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港股通交易必看:3大筛选标准+2个预判技巧教你避开标的调整陷阱

资深小石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小石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总有人问我:"港股通到底能买哪些股票啊?每次看名单变来变去,根本摸不清规律。"作为在港股市场摸爬滚打五年的老股民,我太懂这种困惑了——当初自己开户那会儿,对着交易所官网密密麻麻的准入标准,硬是研究到凌晨三点。今天我就把压箱底的筛选逻辑掰开揉碎讲给你,保准看完就能自己判断哪些股票能进港股通。

港股通交易必看:3大筛选标准+2个预判技巧教你避开标的调整陷阱

先说个反常识的事实:你以为港股通标的都是"优等生"?其实每年都有10%的股票被踢出局。去年就有家科技公司,明明日均成交额过亿,结果因为股权结构不合规被移出名单,害得不少跟风买入的散户直接套牢。所以啊,光看成交量可不够,得掌握这三个核心筛选标准。

第一个门槛是市值门槛。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里,大市值股票要满足过去12个月平均市值≥50亿港元,中小型股得≥50亿且日均成交额≥3000万港元。听起来简单?去年有家医药公司连续三个月市值维持在49.8亿,就因为这2000万的差距被拒之门外。这时候就得用上我的笨办法——在手机日历设置每月25号提醒,专门核对持仓股市值变动。

流动性指标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很多新手盯着日成交量看,其实要算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80天正常成交,且日均成交额不低于60万港元。去年我跟踪过一只消费股,前11个月都达标,最后一个月因为大股东减持导致成交量骤降,硬是卡在79天成交记录上,你说冤不冤?现在学乖了,直接用希财舆情宝的流动性预警功能,系统自动监测达标天数,省得自己天天掰手指头算。

第三个雷区是合规性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不是外国公司、不是合订证券、没被监管处罚、上市时间满6个月外加20个交易日。这里有个坑很多人不知道——二次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必须满足特定市值要求。去年有家互联网巨头就栽在这里,害得我白蹲了三个月准备建仓。

话说回来,这些硬性标准只是基础。真正影响标的调整的,还有交易所的"小心思"。比如遇到极端行情,他们会优先保留对市场影响大的蓝筹股。去年三月港股暴跌时,有两只成分股本该被剔除,结果交易所硬是暂缓调整,明摆着要稳住市场情绪。所以我现在养成个习惯,每逢季检前都用希财舆情宝查机构预测名单,比官网公告能早两周看到风向。

说到这不得不提信息差这事。去年某次标的调整前,我靠舆情宝的实时监控提前发现机构研报异常增多,果断抢在名单公布前调仓,成功躲过标的股调入后的利好兑现下跌。现在每天花1块钱订阅,相当于雇了个24小时值班的AI研究员,省下的时间够我研究三份财报了。

最后给新手提个醒:别光盯着入选名单,更要留意预备队。港交所每季度调整前,都会提前1个月公布候选名单。最近我发现个规律——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在候选池里的股票,下次调整入选概率超70%。上个月我就是靠这个规律,提前布局某基建股,吃到了20%的涨幅。

(想实时掌握标的调整动态?点击文末链接免费领取3天希财舆情宝体验版,现在注册还送《港股通标的选择避坑指南》)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