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3分钟搞懂离岸人民币:普通投资者必知的汇率差价赚钱攻略

资深安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安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第一次听说"离岸人民币"这个词时,我正坐在证券公司大厅里等叫号。旁边的大叔突然拍腿说了句:"今天离岸汇率破7.2了!"那语气就像在说自家孩子考试不及格似的。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人民币竟有"双胞胎",一个叫在岸(CNY),一个叫离岸(CNH),这对兄弟的微妙差价里藏着不少投资门道。

3分钟搞懂离岸人民币:普通投资者必知的汇率差价赚钱攻略

你可能不知道,这两个市场就像被玻璃墙隔开的鱼缸。在岸市场是央行亲自喂食的锦鲤池,每天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游动;离岸市场则是放养的野生鱼群,完全跟着洋流(国际市场)漂。去年10月某天,这对"双胞胎"突然出现800点的价差,当时我的自选股里有个出口企业,当天股价硬生生被这差价顶出了5%的振幅。

要说最直观的区别,得看这三个维度:交易场所、参与主体、定价机制。在香港、新加坡这些离岸市场,你甚至可以和华尔街大佬们同场竞技。记得有次我在机场换汇,柜台小妹指着两个不同的汇率牌价,那困惑的眼神像极了刚入市时的我——原来左边是在岸价,右边是离岸价,中间隔着的就是看不见的"玻璃墙"。

说到定价机制,这里有个冷知识:在岸人民币每天的开盘价其实是参考前日离岸收盘价定的。去年参加上市公司路演时,财务总监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就像每天早晨厨师先看看菜市场的批发价,再决定餐厅的今日特价。"这种联动关系,让两个市场的差价成了观察资本流动的晴雨表。

普通投资者怎么利用这个差价?我有过两次亲身经历。第一次是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离岸汇率突然跳水,当时持有的QDII基金净值跟着剧烈波动。后来学乖了,现在我会同时关注两个市场的资金流向。最近发现个窍门:当离岸市场连续三天呈现资金净流入时,相关跨境ETF往往会有异动。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信息差带来的焦虑。去年跟踪某消费股时,明明在岸市场风平浪静,离岸市场却暗流涌动。当时要是能实时监控到新加坡交易所的衍生品数据,或许就能避开那波15%的回调。现在用着希财舆情宝,它的全球舆情监控确实省心,特别是那个用大白话解读消息影响的功能,对非专业人士太友好了。

操作层面有几点心得:首先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通常会把30%的跨境资产配置成离岸人民币计价产品;其次要注意时间差,香港市场比内地早开市1小时,这个"黄金60分钟"足够消化很多国际消息;最后记住,当两个市场的价差超过1%时,往往意味着套利机会的出现。

说到工具选择,试过七八个行情软件后发现,普通投资者最需要的是把专业数据"翻译"成能听懂的话。有次收到希财舆情宝的突发推送,说某政策可能导致离岸资金回流,当时半信半疑减了仓,结果三天后相关板块真的开始调整。现在每天花1块钱买这个服务,比当初到处打听内幕消息靠谱多了。

最后说个扎心的事实:80%的散户根本分不清自己交易的是哪种人民币资产。有回在营业部听见大爷抱怨:"怎么同一只基金,在银行买和券商买收益差这么多?"其实他买的是不同市场计价的份额。建议新手投资者务必看清产品说明书里的"计价货币"栏目,这个细节可能直接决定你的年终收益是哭是笑。

最近在整理投资笔记时发现,过去三年由汇率差价带来的超额收益,竟占到总收益的38%。这让我想起金融学教授那句玩笑话:"在人民币的'双城记'里,会看地图的人永远比蒙眼狂奔的先到终点。"现在每次操作前,我都会打开舆情宝看看两个市场的情绪温度计,这种把专业数据穿成投资项链的感觉,确实让人踏实不少。

(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回复"汇率攻略"领取专属福利,现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还能免费体验3天希财舆情宝,试试用机构视角看市场)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