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炒股十几年,经历过两次大熊市,账户腰斩过三次,最惨的时候连烟钱都得跟老婆申请。记得2022年港股那次史诗级波动,有个朋友因为加杠杆爆仓直接住院——你看,痛苦这事儿,在股市里从来不分高低贵贱。
1. 痛苦不是你的错,但硬扛一定是
很多人亏钱后第一反应是死磕,甚至借钱补仓。我以前也这样,总觉得“只要不卖就不算亏”。结果呢?有只股票我从80块拿到12块,硬是错过三次反弹机会。后来才明白,承认错误比假装坚强重要一万倍。现在遇到极端行情,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股票舆情监控工具,看看市场情绪是不是已经失控。
2. 关掉软件去菜市场
你猜我心态最崩的时候怎么熬过来的?不是看巴菲特语录,是去菜市场看大妈砍价。有次我看着大妈为五毛钱跟摊主磨了十分钟,突然就想通了:股市里的波动,可能还没菜价波动值钱。后来我给自己定规矩,单日亏损超5%就强制休息三天——这招让我少亏了至少三十万。
说到这儿必须提个反常识的观点:你以为天天盯盘是勤奋?其实是慢性自杀。我试过用舆情监控工具代替人工盯盘,结果发现每天省下3小时,收益率反而提高了。这就像种地,天天蹲田里拔苗助长的,最后肯定饿死。
3. 信息差才是真凶
去年有只消费股突然涨停,全网都在传重组消息。我连夜翻完300页公告没看出门道,结果舆情监控凌晨2点弹出提醒:公司官网悄悄更新了食品安全声明。第二天果然辟谣跌停。这事儿给我当头一棒——散户永远在明处,主力永远在暗处。
现在我用工具看三个东西:突发消息的传播路径、利好利空的情绪指数、机构研报的共识度。比如某天突然20家机构同时调高评级,这比什么技术指标都靠谱。最近发现个神器,每天花1块钱就能看到全网舆情分析,连公告里的“可能”“预计”这些词都会被AI标注风险等级。
最后说点真心话
有年春节账户亏得不敢回家,在网吧看完了《大时代》。现在想想,炒股最痛苦的时刻,往往是认知升级的前夜。前两天看到个数据,2023年用智能工具辅助交易的散户,平均少亏23%——这数字让我既心酸又欣慰。
要是你现在正难受,不妨试试我的笨办法:把持仓股输进舆情监控看7天,要是利空消息比楼下早餐种类还多,该断就断。记住,痛苦不会消失,但我们可以换个姿势面对它。
(听说现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能领3天免费舆情监控,反正不用钱,试试又不会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