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股友群里看到有人喊"技术牛市来了",刚开户的表弟急吼吼跑来问我该不该满仓干。这话听得我后脊梁发凉,去年我就是被"技术性反弹"坑掉了半年工资。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假牛市。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技术牛市和真牛市,就像超市里的试吃装和正装的区别。技术牛市通常指指数从低点反弹超20%,看着红彤彤的K线确实诱人。但你知道吗?2018年那波反弹够20%后,紧接着就是3个月的阴跌,当时多少散户被套在山腰上。
真牛市得有三大硬指标:首先是成交量要连续放大,就像咱们小区的菜市场,真热闹的时候连过道都挤满人。其次是行业得轮着涨,今天科技股带头,明天消费股接棒,不能总靠两桶油撑场面。最重要的是得有利好扎堆,政策暖风、业绩回暖、资金宽松,这些才是真牛市的柴火。
去年我就吃过信息滞后的亏。当时看到自选股突然拉升,手忙脚乱追进去,结果当晚公司爆出大股东减持。现在用着希财舆情宝,它能24小时盯着全网消息,重要公告还会微信弹窗提醒。上次有个突发政策利好,我比交易群里早知道了半小时,足够从容布局了。
话说回来,技术牛市里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看线炒股"。K线能画出来,成交量可做不了假。最近我发现个好方法:把舆情宝的AI情绪指标和MACD指标叠加着看。当技术面走好,舆情热度又持续升温,这时候胜算才大。就像上周三,系统提示某板块的利好解读量暴增,结合突破形态,果然吃了口大肉。
最近很多新手问,每天盯盘四小时还总踏空怎么办?我去年开始用舆情宝的每日报告,早晚各花10分钟看看异动解读。特别是它那个"机构悄悄话"栏目,把几十份研报的核心观点提炼成大白话,比我自己翻研报效率高十倍。现在买菜路上刷个报告,不比蹲在电脑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