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贷款行业摸爬滚打快十年了,接触过各种各样的贷款问题,其中房产停贷这个词,这几年一提起来,不少购房者都会皱眉头。今天就好好聊聊,到底房产停贷是怎么回事,咱们普通购房者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得说清楚,平时大家说的房产停贷,其实不是一个官方定义的词,更多是民间对一种现象的俗称。简单讲,就是买了房子的人,不再继续还房贷了。但这里得先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银行不给放房贷了,另一种是购房者自己不想还、或者还不起房贷了。咱们今天主要说的,是后者——购房者主动停止偿还按揭贷款的情况,尤其是这几年因为楼盘停工、烂尾引发的集体停贷事件,关注度最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原因,大多和开发商有关。你想啊,购房者掏空六个钱包付了首付,每个月按时还着房贷,结果房子迟迟不交工,甚至工地都停工了,成了烂尾楼。这种时候,谁心里能平衡?一边是还不完的贷款,一边是看不到头的交房日期,有些购房者就会选择停贷,觉得我连房子都没拿到,凭什么还要还贷款。这是最常见的导火索。
不过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得掰扯清楚:购房者和银行签的按揭贷款合同,跟和开发商签的购房合同,是两码事。也就是说,哪怕开发商违约了,没交房,银行和购房者的贷款合同依然有效,按合同约定,购房者还是得按时还款。这一点很多人一开始没搞明白,觉得停贷是有理的,结果后来才发现,直接停贷会影响征信,甚至被银行起诉。
除了开发商烂尾,还有些停贷是因为购房者自己的经济出了问题。比如这几年就业形势不稳定,有的人突然失业了,收入断了,房贷压力扛不住,没办法只能停贷。但这种情况相对分散,不像楼盘烂尾引发的停贷那样,会形成集体停贷的现象,所以社会关注度没那么高。
那房产停贷会有什么影响?对购房者来说,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征信。一旦停贷超过3个月,银行就可能把你列入失信名单,以后想贷款、办信用卡,甚至坐飞机、高铁都可能受影响。严重的,银行还会起诉你,申请法院查封你的房产,最后通过拍卖来收回贷款,要是拍卖款不够还,你还得接着还剩下的钱。
对银行来说,大量购房者停贷会增加坏账风险。银行放出去的房贷是优质资产,一旦购房者不还钱,这些资产就变成了不良贷款,银行的利润会受影响,甚至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所以银行对停贷的态度通常很谨慎,会尽量通过协商让购房者继续还款。
对开发商来说,购房者停贷其实是把压力传导给了自己。停贷意味着购房者对项目失去信心,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收紧对开发商的贷款,项目资金链更紧张,复工交房就更难,形成恶性循环。
那如果真的遇到楼盘停工、可能面临烂尾的情况,购房者该怎么办?直接停贷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建议分几步走:
第一步,先把所有证据整理好。购房合同、首付发票、按揭贷款合同、每个月的还款记录,还有开发商承诺交房的宣传资料、停工的照片视频、和开发商沟通的记录,这些都得留着,以后不管是协商还是维权,都是重要依据。
第二步,主动跟银行沟通。别等着银行来找你,自己先打电话或者去银行网点,说明情况:不是不想还,是房子没交,暂时遇到困难了。可以试试申请延期还款,或者调整还款计划,比如先还利息后还本金,争取一点缓冲时间。银行其实也怕坏账,只要你态度积极,很多时候是愿意协商的。
第三步,联合其他业主一起维权。单个购房者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是集体行动,向开发商施压,要求复工交房,同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效果会好很多。现在各地都有保交楼的政策,政府也在推动预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项目建设上,这些都是可以争取的外部支持。
第四步,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果和开发商、银行协商都没用,可以考虑集体起诉。这两年已经有法院判过类似的案子,有的法院会根据先履行抗辩权,认为购房者在没拿到房的情况下停贷是合理的,会判决暂停还款,直到开发商交房。不过每个案子情况不一样,具体得看证据和当地法院的裁判倾向。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一开始就避免遇到需要停贷的情况。怎么避免?选房的时候多留个心眼。首先看开发商,尽量选国企、央企背景的,或者口碑好、资金实力强的大开发商,小开发商资金链脆弱,烂尾风险更高。其次看项目进度,现房、准现房肯定比期房稳妥,买期房的话,一定要了解清楚项目的施工进度,还有预售资金是不是进了监管账户——现在很多地方要求预售资金专款专用,这样能减少开发商挪用资金导致停工的风险。最后,自己的还款能力也得掂量清楚,房贷是长期负债,买房前最好留足至少1-2年的备用金,万一遇到收入波动,也能撑一阵子,不至于马上陷入断供的困境。
说到底,房产停贷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牵扯着购房者的血汗钱、银行的风险、开发商的生存,甚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作为普通购房者,咱们能做的就是多了解、多警惕,遇到问题不慌,理性应对,既要保护自己的权益,也得守住法律的底线。毕竟,谁都不想辛辛苦苦买套房,最后落得钱房两空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