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客户来找我咨询贷款,一上来就挺纳闷:我征信报告打出来都是好的,没有逾期,没有不良记录,怎么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说我是高风险客户?”其实啊,这种情况真不少见,很多人觉得征信良好就等于贷款通行证”,但实际上,银行和贷款机构的风控模型里,高风险客户”的判定可不止看征信有没有逾期这么简单。今天我就来好好说说,为啥征信良好的人,也可能被当成高风险客户。
首先得说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点:征信太干净”,反而可能有问题。你可能会问,没逾期、没欠款,这不就是最好的征信吗?但对贷款机构来说,征信报告是用来评估你历史还款行为”的,要是你的征信报告里几乎没有任何信用记录——比如从没办过信用卡,没贷过款,连蚂蚁借呗、京东白条都没用过,这种我们叫信用白户”。白户虽然没有不良记录,但也没有良好记录”啊,因为机构根本看不到你过去怎么借钱、怎么还钱的。你想啊,要是一个人从没跟人借过钱,你怎么判断他借钱后会不会按时还?机构也是一样,没有历史数据参考,就没法评估你的还款习惯和能力,自然会觉得风险未知”,宁愿不贷,也不想冒这个险。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征信报告里的查询记录”太多了。这里说的查询,不是你自己查征信那种软查询”,而是贷款机构、银行查你的征信,这种叫硬查询”。比如你最近半年内,申请了3次信用卡、2次网贷,虽然都没批下来,征信也没逾期,但机构看到这些查询记录,会怎么想?这人是不是最近特别缺钱?”频繁申请贷款或信用卡,会让机构觉得你可能资金链紧张,急需用钱,就算现在征信好,未来还款能力可能出问题。就像你要是看到一个朋友最近总跟人借钱,哪怕他以前从没欠过钱,你心里也会嘀咕他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这种短期内多次硬查询”,就算征信没问题,也会被打上高风险”标签。
说真的,征信良好只能说明你过去没违约”,但贷款机构更关心未来能不能还”。这就跟收入直接挂钩了。比如你是自由职业者,每个月收入忽高忽低,有时候挣两万,有时候挣五千,虽然征信报告里没逾期,但银行会担心:万一下个月他只挣五千,贷款要还八千,还得上吗?”或者你是刚换工作的,才入职3个月,收入证明只能开基本工资,虽然征信没问题,但工作不稳定,收入来源没保障,机构也会觉得风险高。毕竟贷款是长期的事,得看你未来能不能持续稳定地还钱,光靠过去的征信记录可不够。
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负债结构不合理。有些人征信报告里确实没逾期,总负债也不高,但负债结构有问题。比如他的信用卡额度用了80%以上,虽然每个月都按时还,但大额透支意味着短期还款压力大;或者他借的都是网贷、小额贷款,这些贷款利息高,期限短,虽然没逾期,但说明他可能从银行贷不到钱,才去借高息网贷,背后可能藏着资金问题。还有帮别人做担保的情况,虽然担保记录在征信上,但如果被担保人没还钱,你就得承担责任,机构看到担保记录,也会把这部分算成你的潜在负债,觉得你风险高。
职业和行业也是机构评估风险的重要因素。比如你在建筑行业做工程,虽然收入不低,征信也好,但建筑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大,项目停工、回款慢是常事,机构会担心万一行业下行,他收入降了怎么办?”还有像娱乐、餐饮这些受政策和市场波动影响大的行业,或者频繁换工作的人,一年换3个工作,就算每个工作都合规,机构也会觉得稳定性太差,收入没保障”。反过来说,如果你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就算征信记录不多,机构可能也觉得风险低,因为职业本身就自带抗风险光环”。
年龄和地域因素也可能拖后腿”。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22岁,征信干净,没逾期,但收入刚够糊口,未来3-5年可能要结婚、买房,开支会增加,机构会担心他现在还得起,过两年压力大了怎么办?”还有退休人员,60岁以上,虽然退休金稳定,征信良好,但年龄大了,收入增长空间小,健康风险也高,机构放贷会更谨慎。地域方面,比如你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当地就业机会少,收入水平低,就算征信好,机构也可能觉得当地还款能力整体偏弱”,从而把你归为高风险客户。
所以你看,征信良好和低风险客户”之间,其实隔着好几层评估。要是不想被当成高风险客户,平时就得注意:别当信用白户,办张信用卡正常用按时还,养出信用记录;别频繁申请贷款信用卡,控制硬查询次数;尽量保持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让机构看到你的还款能力;负债别集中在短期高息产品上,优化负债结构。说真的,贷款审批就像一场综合面试”,征信只是其中一张成绩单”,还得看你的综合表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