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贷款

LPR加多少基点银行怎么定?内部逻辑拆解

小静经理            来源:希财网
小静经理 贷款顾问
周到细致 客户至上
咨询TA

最近后台总收到留言,问“去银行签贷款合同,那个‘LPR+XX基点’里的‘XX’到底怎么来的?银行是不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说实话,我特别理解这种困惑——LPR是央行每月公布的,明明白白,但这个“加点数”就像藏在银行系统里的密码,咱们普通借款人很难摸到门道。今天就用我这几年帮客户办贷款的经验,掰扯清楚银行定这个“加点数”的底层逻辑,看完你就知道自己的贷款利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LPR加多少基点银行怎么定?内部逻辑拆解

先得说清楚,LPR本身是个“基准价”,比如现在1年期LPR是3.45%,5年期以上是4.2%。银行放贷款,就像超市卖东西,得在“基准价”上加价,这个“加价”就是“基点”(1基点=0.01%)。但银行不是随便加价,背后有一套严格的评估体系,我拆成6个方面给你讲,都是我见过银行信贷系统里真真切切会调的参数。

第一个绕不开的,就是你的个人信用“成绩单”

银行审批贷款第一步,肯定是拉你的征信报告。这里面有几个硬指标直接影响加点:

- 逾期记录:哪怕只有一次信用卡忘记还,超过30天,银行系统可能就会自动给你“标红”。我去年帮一个客户办房贷,他5年前有笔信用卡逾期15天,金额才300块钱,银行最后还是比同小区征信干净的邻居多加了15个基点。

- 征信查询次数:近半年“贷款审批”类查询超过3次,银行会觉得你“缺钱”,加点可能往上浮动。有个做生意的朋友,为了对比利率,一个月内查了5家银行的额度预审,结果最后批下来比预期高了20个基点,就是吃了这个亏——查询记录比逾期还影响定价,这点很多人不知道吗?

- 负债比例:收入证明上的月收入÷每月总负债≤50%才是“安全线 ”。比如你月薪两万,信用卡每月还五千,其他贷款还三千,那负债比就是4成——这时候加点正常;要是负债比到了60%,银行就得加基点来覆盖风险,见过最夸张的加到80个基点的,就是因为客户名下有3笔未结清的消费贷。

然后是你申请的贷款类型,不同贷款“身份”不一样

房贷、经营贷、消费贷,银行给它们定的“加点起跑线 ”完全不同:

- 房贷最特殊——因为有房产抵押,风险最低,但加点受房地产政策影响大 .去年深圳有客户买首套房带抵押,银行加了25个基点;同时间北京的客户买二套房 ,加点直接到60个基点——这不是银行偏心,是地方住建局给的“指导区间”,银行只能在区间里微调。

- 经营贷看“生意好坏”——公司最近6个月的对公流水、纳税记录、行业前景都会影响加点。前阵子帮一个做医疗器械批发的老板办经营贷 ,他公司年纳税5万以上,银行直接给了“优惠档”,加3个基点;另一个开服装店的客户,流水忽高忽低,最后加了40个基点,银行说“零售行业波动大,得加风险补偿”。

- 消费贷最“贵”——没抵押纯信用,加点普遍高 .见过最低的加50个基点(公务员客户),最高加到150个基点(自由职业者,收入不稳定),银行会说“信用贷坏账率高,加点得覆盖可能的损失”。

抵押物“硬不硬”,决定加点“下浮空间 ”

如果是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评估结果能直接让加点降档 .举个真实案例:

杭州的客户A拿主城区90平米的住宅抵押,房龄5年 ,评估价500万,银行最后加了30个基点;

客户B拿郊区150平米的别墅抵押,房龄12年,评估价600万,但银行说“别墅流通性差”,加了55个基点。

这里有个小细节——银行评估抵押物时,会看“变现速度”:住宅>商铺>写字楼>别墅,房龄10年内>10年以上 ,核心地段>郊区 .抵押物越容易快速卖掉 ,加点越有可能往下调——毕竟银行真遇到坏账,能尽快拍卖回血 ,风险就低了。

银行自己的“小算盘”也很关键

每家银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 ,定价策略也不同 .比如:

- 国有大行资金成本低,对优质客户(公务员、国企员工)加点会更“大方”,见过工行给某三甲医院医生加5个基点 ,比股份制银行低20个点;

- 城商行、农商行资金成本高,为了抢客户,有时会“反着来”——比如某城商行对小微企业经营贷搞活动,只要纳税满2年,直接在原有加点基础上减30个基点 ,但这种优惠通常有期限,过了活动期就恢复正常 .

还有银行内部考核也影响加点 .季度末、年末银行要冲贷款额度,可能会临时降低加点吸引客户;要是某个月贷款额度紧张 ,加点就会上浮——去年1月份杭州某股份制银行房贷额度用完 ,2月份申请的客户普遍比1月多加了个基点 ,客户经理私下说“额度不够,只能挑加点高的客户批”。

市场环境像“指挥棒 ” ,逼着银行调整加点

银行不是孤立定价的,得看同行怎么定,也得看自己的资金成本 .

- 资金成本高时加点必涨 .2023年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波动大 ,有段时间银行吸收存款成本上升,当月审批的贷款普遍比前一个月多加5个基点 ,内部培训时领导说“资金成本涨了 ,贷款定价得跟上”;

同业竞争激烈加点会降 .去年上海浦东区好几家银行抢房贷客户 ,A银行加30个基点,B银行马上降到28个,C银行直接喊出“首套房最低加25个基点”,这种“价格战 ”对借款人来说反而是好事 ,多对比几家就能找到更低加点。

最后说个容易被忽略的 :地区差异

同一个银行在北京和在三四线城市 ,加点标准可能差很远 .比如某国有大行房贷政策 :

- 北京、上海首套房加点最低20个基点 ,二套房最低50个基点(一线城市调控严 ,加点有上限);

中西部某地级市 ,首套房加点最低10个基点 ,二套房最低30个基点——因为当地房地产库存压力大 ,银行配合政策降低加点刺激购房 .

还有些特殊区域,比如自贸区、开发区 ,银行往往给“政策倾斜”,加点比非区域内低5-10个基点,这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协商好鼓励企业入驻的。

讲这么多 ,其实想告诉大家:银行定加点不是“拍脑袋”,而是看你个人资质够不够硬、贷款风险高不高、银行自己有没有优惠空间——这些因素都能拆解、能分析 .如果你正准备贷款 ,建议提前半年养征信 ,把信用卡负债降到50%以内 ,流水尽量稳定 ,选对贷款类型 ,多跑几家银行对比——去年有个客户就是这么做的 ,原本某银行给他加个基点 ,换了家银行 ,同样的资质 ,最后加到个基点 ,省下来利息够孩子一年学费了 .

当然 ,要是银行给的加点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别不好意思问客户经理 : “我的征信、流水都挺好 ,加点能不能再降点 ?”——有时候客户经理权限内就能调5-10个基点 ,不问真就亏了 .

总之 ,LPR加多少基点 ,银行有章法 ,咱们借款人也有办法争取更优解——看懂规则 ,才能少花冤枉钱 .

广告
?x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