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留言,都是关于催收的。有个朋友说,他逾期后接到第三方催收电话,对方语气特别肯定:“我们已经查到你社保还在正常缴纳,在XX公司上班,收入稳定怎么拖着不还钱?”这话一出来,他心里咯噔一下——催收真能查到社保?这事儿到底合不合法?作为在贷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今天我就从法律规定、实际操作和应对方法三个方面,跟大家说清楚。
先明确一个前提:第三方催收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简单说,就是贷款机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这些)把逾期债务委托给他们,让他们帮忙提醒欠款人还款。但他们本质上是商业公司,不是公检法机关,更没有执法权。所以查社保这种事,他们有没有资格,得看法律怎么说。
咱们先看社保信息属于什么性质的个人信息。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分一般信息和敏感信息,社保信息虽然没直接被列为“敏感信息”,但它关联着你的身份证号、参保单位、缴费记录,这些数据能直接定位到你的工作单位、收入稳定性,甚至居住区域,属于“重要个人信息”。而处理重要个人信息,法律明确规定“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催收公司既没经过咱们单独同意,也不是法律授权的机构,所以从源头上,他们就没资格查。
可能有人会问:那贷款时签的合同里,不是有“授权查询个人信息”的条款吗?这算不算同意?这里要划重点:合同里的授权是有范围的。我见过不少贷款合同,里面会写“授权机构查询征信、核实收入来源”,但“收入来源”通常指的是你自己提供的银行流水、工作证明,而不是让他们去查社保系统。就算合同里写了“查询社保”,这种条款也可能因为“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被认定为无效——毕竟社保信息的管理权限在人社部门,不是贷款机构能随便授权出去的。
那催收说“查了社保”,是真的吗?我接触过的案例里,大多是这三种情况。第一种,信息拼凑。比如你贷款时填过工作单位,催收通过企查查之类的公开平台,查到这家公司的参保人数、地址,再结合你逾期前的还款记录(比如工资卡还款),猜你还在这家公司上班,就谎称“查了社保”。第二种,吓唬人。催收知道很多人对“社保被查”敏感,故意说这话施压,逼你尽快还钱。第三种,极少数情况是非法获取,比如通过一些灰色渠道买信息,但这种行为本身就违法,一旦被查实,催收公司和相关人员都要担责任。
前阵子有个用户跟我吐槽,催收说他“社保停缴了,肯定是离职跑路了”,结果他根本没离职,是公司财务延迟缴费。后来他打12333查社保记录,发现状态正常,才知道催收是在诈他。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别先慌,先想想自己的社保实际状态,再判断对方是不是在唬人。
如果催收真的拿到了你的社保信息,而且你确定没授权过,该怎么办?记住三个步骤。第一步,要求对方出示依据。直接问:“你说查了我的社保,麻烦提供查询授权书或者法律依据,不然就是非法获取信息。”正规催收如果真有合法途径,会拿出来;如果支支吾吾,基本就是在撒谎。第二步,保留证据。通话录音、短信截图都存好,尤其是对方提到“查社保”“工作单位”这些具体信息的内容,后续维权用得上。第三步,投诉举报。可以打12378(银保监会投诉热线),说明情况并提交证据,监管部门会督促贷款机构核查催收行为;如果怀疑信息被非法获取,直接打110报警,或者向当地人社局举报(社保信息泄露归他们管)。
最后想提醒大家:催收的目的是让你还钱,但这不代表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咱们的社保信息受法律保护,第三方催收没权力随便查。如果遇到有人拿“查社保”威胁你,先别慌,核实清楚,保留证据,该维权就维权。毕竟逾期了该还的钱要还,但咱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样不能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