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贷款股票基金理财保险
排序方式 热门 新发布 新回复
突发!工行、农行同日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5年定期年利率仅1.8%!新一轮存款降息要来了? 1. 2024年7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同时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调整后,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35%、1.45%、1.75%、1.8%。

2. 今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经调降两轮,分别在2月20日和7月22日。多家中小银行也在近期降低了存款利率,业内人士认为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3. 云南、广西等地的多家银行对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调整,降幅可达40个基点。例如,江川兴福村镇银行和广西灌阳农村商业银行分别在7月25日和7月23日调整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4.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也对部分期限存款优惠利率进行了下调,自7月23日起,1万元起存的定期存款最高优惠年利率为1年期1.95%、2年期2.15%、3年期和5年期均为2.45%。

5. 经过多轮降息后,全国性银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均已降至3%以下。中小银行虽然也多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但相比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仍具有利率优势。

6.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存款利率还有调降可能。银行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为存款进行合理重定价,以缓解净息差压力,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并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拓展空间。

7.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1.54%,较年初下降15个基点,跌破了净息差1.8%的警戒线。业内普遍认为存款降息仍有必要持续强化,国内存款利率仍有新一轮下调可能。

8. 预计后续将采取大行调整、中小银行梯次跟进的方式,确保存款市场平稳有序。
阅读全文
0 0
2024-07-25
降息!多个关键利率下调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7月22日发布了四个关键消息,包括:

1. 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从1.8%降至1.7%,这是自2023年8月以来的首次调整,旨在支持经济回升。

2. 中期借贷便利(MLF)质押品减免:对卖出中长期债券的MLF参与机构,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以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缓解债市供求压力。

3.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分别降至3.35%和3.85%,这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减轻居民房贷利息负担。

4. 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调:三个期限的SLF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以维持利率走廊稳定。

此次降息是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举措,旨在支持下半年经济回升,提振中长期经济增长预期,并推动货币政策框架演进。政策利率的下调预计将通过金融市场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巩固经济回升态势。同时,LPR的下调也反映了其报价质量正在提高,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需情况。此外,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是为缓解债市供求压力,鼓励金融机构参与MLF操作,提高市场流动性。
阅读全文
0 0
2024-07-23
再出新招!央行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24年7月起,有出售中长期债券需求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参与机构,可申请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以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缓解债市供求压力。

- 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的措施,旨在平衡债券市场供求,释放市场的存量长期债券,应对长期债券供给偏慢和金融脱媒等因素导致的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和债市反转风险。

-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已多次提示风险,并宣布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增加债市供给。7月1日,央行公告决定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7月5日,央行证实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

- 央行频繁发声并采取行动,目的是引导国债收益率上行,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
阅读全文
0 0
2024-07-22
转融券暂停实施一周 融券余额已不足300亿元 1. 自7月11日转融券业务暂停到7月17日,新规实施已满一周。截至7月17日,转融券余额为270.55亿元,转融券余量为21.45亿股,2244只股票有转融券存量,24只股票转融券余额超过1亿元。融券余额为296.63亿元。

2. 转融券余额下降,7月17日的余额相较暂停前7月10日的300.07亿元,降幅为9.84%。7月11日-17日均无转融券交易,偿还量分别为1556.24万股、1859.01万股、5545.70万股、18430.74万股、1796.84万股。

3. 转融券余额位居前十的股票分别为片仔癀、联影医疗、万泰生物、海光信息、北汽蓝谷、南京银行、隆基绿能、爱美客、万科A、爱尔眼科。

4. 融券余额减少,截至7月17日,A股市场融券余额为296.63亿元,融券余量为59.10亿股,相较7月10日分别减少21.88亿元、2.90亿股。融券余额居前的股票分别为片仔癀、贵州茅台、万泰生物。

5. 7月11日-18日的6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有5个交易日上涨,沪深300指数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前述转融券余额位居前十的股票全线上涨,万泰生物、爱尔眼科累计涨幅均超10%,片仔癀累计涨幅超9%。

6. 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表示,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全A盈利有所回落,但结合宏观数据看,盈利表现或相对稳健。展望下半年,风险偏好、资金面和基本面均将有积极变化,A股中枢或上台阶,结构上关注高端制造。

7.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7月股价受半年报业绩影响较大,红利板块的配置思路进一步聚焦业绩稳定。下一阶段需要关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走势以及货币财政政策是否显著加码。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9
中央汇金二季度继续增持五大宽基ETF 1. 2024年7月18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等基金公司披露了2024年二季报,显示中央汇金在二季度继续增持五大宽基ETF,合计持有金额超过4300亿元。

2. 中央汇金在2024年二季度分别增持了28.83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30.51亿份华泰柏瑞沪深300ETF、12.58亿份嘉实沪深300ETF、10.51亿份华夏沪深300ETF、5.64亿份华夏上证50ETF、8.33亿份南方中证500ETF,增持总耗资超过300亿元。

3.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中央汇金持有规模前五大宽基ETF的合计金额为4334.50亿元,其中包括1243.38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933.40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746.52亿元华夏沪深300ETF、708.11亿元嘉实沪深300ETF、703.09亿元华夏上证50ETF。

4. 今年以来,中央汇金通过ETF增资市场,成为关注焦点。2024年一季度,中央汇金分别增持了457.06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263.56亿份华泰柏瑞沪深300ETF、169.93亿份华夏沪深300ETF、158.67亿份华夏上证50ETF、156.04亿份嘉实沪深300ETF,增持总耗资超过3000亿元。

5. 除中央汇金外,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投资也在今年6月认购了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首发份额,并计划继续增持。国新投资自2019年以来已发行7条央企主题指数及13只跟踪指数的ETF产品,通过大幅增持央企科技类ETF,引导资金向央企科技创新领域聚集。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9
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机构仍看涨后市 1. 国际金价在经过一段时间震荡盘整后,再次创下新高。7月16日,纽约市场金价一度升至每盎司2440美元上方;7月17日,现货黄金最高升至2482美元/盎司。今年以来,国际金价累计上涨逾18%。

2. 推动金价上涨的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避险情绪的升温、美元指数的走弱、地缘政治风险和通胀压力。

3.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这使得黄金多头处于蓄势待发状态。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CPI环比下降0.1%,为四年多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导致金价一度上涨2.3%。

4. 各国央行持续购入黄金是推动金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各国央行净买入量为10吨。6月份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70家接受调查的央行中,超八成预计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将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长。

5. 分析师黄俊预计,如果美联储在下半年如期降息,金价仍有可能进一步上涨,目标价格可看到每盎司3000美元附近。洪仕宾预计未来金价仍将保持上涨趋势,但上涨空间可能受到全球经济复苏、通胀压力、地缘政治风险和避险情绪的影响。

6. 投资者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合理配置资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阅读全文
1 1
2024-07-18
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机构仍看涨后市 1. 国际金价在经过一段时间震荡盘整后,于7月16日纽约市场金价一度升至每盎司2440美元上方,7月17日现货黄金最高升至2482美元/盎司,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国际金价累计上涨逾18%。

2. 金价上涨的推动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避险情绪的升温、美元指数的走弱、地缘政治风险和通胀压力。

3.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这使得黄金多头处于蓄势待发状态。美国劳工统计局7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CPI环比下降0.1%,为四年多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4.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各国央行净买入黄金10吨,前5个月土耳其、中国、印度央行的黄金购买量都超过20吨。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预计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将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长。

5. 未来金价走势预期:如果美联储在下半年如期降息,预示着美元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金价仍有可能进一步上涨,目标价格可看到每盎司3000美元附近。但上涨空间可能受到全球经济复苏、通胀压力、地缘政治风险和避险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6. 投资者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合理配置资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8
重磅曝光 “国家队”果然出手!中央汇金二季度继续增持ETF 1. 中央汇金在2024年第二季度继续增持ETF,特别是沪深300ETF等多只大型ETF。

2. 7月17日晚间,华夏、易方达、嘉实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披露了二季报,中央汇金在ETF上的投资动向得以曝光。

3. 中央汇金二季度申购了易方达沪深300、嘉实沪深300、华夏沪深300、华夏上证50等多只ETF,按照成交均价估算,申购金额接近150亿元。

4.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等重要宽基ETF的二季报尚未披露,未来可能进一步增加中央汇金的申购金额。

5. 易方达沪深300ETF二季报显示,一名机构投资者二季度申购了28.83亿份的基金份额,若按成交均价估算,该机构二季度的申购金额或达50.19亿元。

6. 嘉实沪深300ETF二季报披露,一名机构投资者在二季度申购了12.58亿份嘉实沪深300ETF,按照二季度成交均价估算,申购金额约为46.62亿元。

7. 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两只ETF二季报中也出现了中央汇金的身影,二季度分别申购了10.51亿份和5.64亿份,按照成交均价估算,申购金额分别约为38.31亿元、14.00亿元。

8. 从已披露的几只ETF二季报看,中央汇金二季度申购ETF的金额或接近150亿元,期末持有上述ETF规模合计超过3000亿元。

9. 今年以来,股票型ETF规模不断攀升,截至7月16日,纳入统计的781只股票型ETF总规模达1.8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4200亿元,增幅28.89%。

10. 宽基ETF成为增长的主力军,易方达、华泰柏瑞、华夏旗下沪深300ETF产品规模增长均超过700亿元,最多的增长超千亿元。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8
内地资金涌入香港:增值避险新动向 内地资金正大规模涌入香港,寻求增值和避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香港银行开户热潮:内地高净值人群积极赴港开户,导致香港银行开户门槛不断提高。例如,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将开户门槛提高至800万港币。

2. 跨境理财通业务增长:内地居民通过“南向通”在香港选购理财产品,4月跨境汇划金额达到2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0多倍。

3. 香港保险业务激增:2024年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增保单保费达到156亿港元,同比上升62.6%。分红储蓄险尤其受到追捧,具有高预期利益和美元保单的优势。

4. 内地人赴港买房热潮:香港撤销限购措施后,内地买家在香港房产市场的占比显著上升,主要出于资产保值需求。

内地资金涌入香港的原因包括:
- 内地利率持续下行,资金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 新加坡、美国等地收紧投资渠道,部分中国富人转向香港。
- 富人通过配置跨境资产来分散风险。

香港作为内地资金的国际化港湾,得益于其高利率环境、较少的投资限制和便捷的地理位置。预计未来香港将继续吸引内地资金流入。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6
央行今日实施6760亿元逆回购巨额操作 央行在7月16日实施了676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0%,与之前持平。此举是为了对冲税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当日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6740亿元。本周央行累计向市场投放流动性8050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税期走款会导致流动性阶段性收紧,隔夜利率上行幅度偏大,这是央行实施大规模逆回购的直接原因。央行近期强调通过适度收窄利率走廊宽度等方式稳定短期市场利率,传递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

进入7月以来,央行每个交易日都开展了逆回购操作,但本周以前操作规模维持在20亿元级别。7月15日以来,央行将逆回购操作规模提升至千亿级别,近两日分别开展了1290亿元、6760亿元逆回购操作。

王青还提到,7月是财政收入“大月”,纳税截止日为7月15日,税期走款会造成流动性阶段性收紧。7月15日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宏观政策需要适度在稳增长方向加力,抑制资金利率过快上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王青预计,若后期资金利率还有波幅加大势头,央行可能会启用刚刚设立的临时隔夜逆回购政策工具。
阅读全文
0 0
2024-07-16
<
21
22
23
24
25
>
跳至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