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丰能源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实现了营收112.67亿元,同比增长1.99%;归母净利润达到11.06亿元,同比增长55.2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88亿元,同比增长1.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2.20亿元,同比增长72.03%,显示出公司稳健的成长态势和良好的现金流质量。九丰能源的部分船舶资产优化带来了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业绩表现。
在清洁能源领域,九丰能源展现出了稳中有升的趋势。液化天然气(LNG)方面,公司强化了一体化优势,顺价能力保持稳定,产品销量实现了稳步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海上天然气价格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成本优势显现;陆地LNG产量超过33万吨,且完全自主可控。公司在巩固华南区域工业用户的同时,积极开拓了广西、江西、湖南、福建等市场,实现了工业终端用户的销量同比增长20%,燃气电厂用户的销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液化石油气(LPG)方面,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存量市场,并加强了化工原料用气市场的布局,尤其是在山东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显著。此外,公司正积极推进惠州码头建设,计划于2025年实现投产。
能源服务与特种气体业务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新动力。能源服务方面,公司拓展了井下辅助排采业务,提高了现有作业区域的项目密度,并成功投产了神府、临兴区块项目,同时启动了川渝地区的增产项目试点。能源物流服务方面,新购置的LPG运输船只提升了运力,上半年LNG船和LPG船分别提供了17次和24次的运力服务,窗口期服务量达到了1.94亿立方米,推动了能源服务业务的增长。特种气体方面,业务运营良好,盈利水平稳步提升。上半年,高纯度氦气产销量约为15万立方米,首次为空天院交付了4400标方氦气,并签订了为期15年的供应合同。氢气产销量达到了543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稳定。公司正锚定航空航天特种气体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海南商发项目建设。
九丰能源还宣布了固定加特别现金分红政策,规划2024年至2026年的固定现金分红分别为7.5亿元、8.5亿元和10亿元,半年度分红占比30%至40%,年度分红占比60%至70%。当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8%时,将启动年度特别现金分红,下限为0.2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分红2.49亿元(含税)。
东吴证券分析师袁理和任逸轩维持了对公司2024年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的预测,分别为15.2亿元、17.4亿元和20.4亿元,同比增长16%、15%和17%,对应的市盈率为11倍、10倍和9倍。因此,分析师们维持了“买入”的评级。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气价剧烈波动、天然气需求不及预期以及项目投产进度低于预期等因素。
阅读全文中科蓝讯于8月13日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21.11%;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19.83%。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表现尤为亮眼,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23.71%,环比增长17.94%;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26.70%,环比增长45.30%。此外,2024Q2毛利率为23.35%,环比增长2.9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8.63%,环比增长3.51个百分点,显示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向好。
中科蓝讯在研发投入上不断加码,截至2024年半年度,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7.8%。公司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开发产品,持续强化技术研发,巩固竞争优势。在新兴蓝牙耳机市场方面,中科蓝讯正积极布局,面对全球蓝牙耳机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前景,尤其是印度、印尼、非洲等地渗透率较低的市场,公司产品升级迭代,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讯龙二代项目已成功推出多款产品,包括倍思的Hybrid ANC TWS、Anker的Hybrid ANC头戴式耳机等,并推出了优化OWS性能的蓝牙音频SoC芯片。
此外,中科蓝讯还在创新芯片领域加速放量,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包括智能手表芯片、无线麦克风芯片、数传BLE SoC芯片等,为销售规模持续提升奠定基础。根据预测,中科蓝讯2024年至2026年的营收将分别达到18.21亿元、23.62亿元、30.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亿元、4.35亿元、5.55亿元,EPS分别为2.69元、3.61元、4.61元,对应PE分别为19X、14X、11X。因此,维持对中科蓝讯的“买入”评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科蓝讯面临的风险包括下游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销量不如预期等。
阅读全文2024年8月13日,工业富联发布了其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660.91亿元,同比增长28.69%;归母净利润87.39亿元,同比增长22.04%。第二季度营收达到1474.03亿元,同比增长46.11%;归母净利润45.54亿元,同比增长12.93%。尽管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但扣除汇兑损益后,第二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富联在AI服务器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2024上半年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30%,占服务器总营收的43%;第二季度更是实现了超过270%的同比增长,占服务器总营收比例上升至46%。此外,400G/800G高速交换机营收同比增长70%,展现出公司在云计算领域的强劲势头。展望未来,尽管Blackwell系列产品有所推迟,但随着技术问题逐步解决,以及北美CSP厂商资本开支的增长,预计2025年Blackwell GPU将放量增长,继续推高AI算力板块的景气度。工业富联也持续加大在AI领域的研发投入,预计将通过产业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其在工业AI领域的竞争优势。综上所述,分析师给予工业富联“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将保持稳定增长。
阅读全文东方通信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通信企业,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深耕通信行业多年,在专网通信、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公司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公安、政府、应急、轨交、机场、港口和石化等行业,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9.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公司预计2024至2026年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亿元、2亿元、2.2亿元人民币,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3%。
在通信主业方面,东方通信不仅深耕专网通信领域,而且在公网通信和卫星互联网维护项目上也有布局。随着2023年中国政府增发1万亿元人民币专项国债用于应急网络建设,公司专网集群产品有望受益。此外,公司还开拓了卫星互联网网络维护项目,随着我国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的推进,卫星通信领域订单有望增加。
在智能制造领域,东方通信拥有三个生产基地,产品覆盖通信产品、智能硬件、安防监控、医疗电子、金融电子、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尽管短期内受到市场影响,但随着AI驱动的通信设备迭代加速和安防监控智能化升级,该业务预计将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金融科技业务方面,虽然短期内受到银行去柜台化等趋势的影响,但随着多功能一体机和智能终端的迭代升级,公司有望凭借竞争优势提升产品价值量,恢复金融科技业务的增长动能。
综上所述,东方通信在多个业务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通信和智能制造领域。然而,也需要注意专网通信项目招投标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等潜在风险。
阅读全文大唐发电(601991.SH)作为国内最大独立发电公司之一,近期获得了首次覆盖评级,并被给予“买入”投资评级。公司在过去三十年里稳步发展,已成为集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等发电业务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供应商,并被大唐集团确定为其火电业务最终整合平台。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大唐发电积极响应,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装机容量达到7329.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37%。火电行业方面,尽管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提高,但火电作为基础电源的重要性仍然突出。预计随着煤炭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大唐发电的火电业务盈利将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容量电价补偿机制预计将在2024年为公司带来47亿至51亿元人民币的额外收入,进一步提升火电盈利能力。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大唐发电正积极布局风电和光伏领域,这些项目的建设分布在全国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公司稳定的水电装机和参股宁德核电也为业绩提供了支撑。预计大唐发电2024年至2026年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分别实现4.7%、3.8%、4.6%和175.6%、12.9%、12.9%的增长速度,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潜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项目推进、审批进度、电价变动以及政策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构成风险。
阅读全文凯格精机作为电子装联设备的领军企业,在2024年的市场表现受到了分析师们的关注。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凯格精机当前股价为29.11元,分析师给出的目标价格为34.84元,给出了“增持”的评级。报告中提到,随着乘用车产销量的增长、出口增量的持续以及新品高端化的趋势,汽车电子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此外,人工智能在汽车、手机、PC等产品的应用也推动了终端产品需求的上升。凯格精机的主营产品锡膏印刷设备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越国际顶尖厂商水平,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在良率控制、印刷精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公司的点胶机核心部件点胶阀也取得了技术突破并获得专利。凯格精机获得了包括富士康、华为等在内的下游领域龙头客户的订单和认可,积累了优质客户资源。在封装设备方面,公司LED封装设备针对芯片小型化趋势显示出设备效率和稳定性优势,产品营业收入增长显著。同时,公司正积极布局半导体封装领域,推出了Climber系列等产品,有望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分析师预计凯格精机2024-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75亿、0.92亿、1.54亿元,并采用了PEG估值法,给予凯格精机2024年PEG 1.15倍,对应PE为49.69倍,目标市值为37.07亿元。然而,报告也提示了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技术研发和应收账款等风险。
阅读全文继峰股份(603997.SH)于2024年8月15日发布了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0.06亿元,同比增长5.47%,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降35.54%。第二季度单季营收为57.19亿元,同比增长7.41%,环比增长8.18%,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52.02%,环比增长78.63%。值得注意的是,继峰股份的座椅业务在第二季度实现了首次单季度盈利,盈利额为0.09亿元,净利率达到1.3%。此外,新业务方面,电动出风口在第二季度实现营收约0.96亿元,同比增长88%,车载冰箱业务也实现了首次创收,上半年营收0.22亿元。不过,传统业务受到国内合资品牌销量下滑的影响,第二季度营收约为6亿元,同比下降18%。
格拉默方面,第二季度营收为5.58亿欧元,同比下降4.4%,其中欧洲区营收2.72亿欧元,同比下降12.8%,美洲区营收1.67亿欧元,同比下降11.9%,亚太区营收1.33亿欧元,同比增长3.3%。利润方面,格拉默第二季度实现盈利34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400万元),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的EBIT利润率分别为+3%、-2%、11%,环比分别改善了1、2、3个百分点,尤其是美洲区的EBIT利润率环比改善了2个百分点。
继峰股份目前在手订单超过800亿元,包括来自蔚来、理想、奇瑞、吉利、一汽系、宝马等品牌的18个订单,合计金额约为860亿元。公司在合肥、常州等地的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其他多个生产基地也在按计划推进。预计随着座椅业务的规模化量产,公司的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获得宝马全球定点后,座椅业务的国产化有望扩展至全球市场。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师预计继峰股份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10.6亿元、12.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37倍、13倍、11倍。因此,维持“买入-A”评级,并给予公司2025年17倍PE,6个月目标价为15.64元/股。然而,也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海外业务整合进度不及预期等。
阅读全文近期,千禾味业(603027)宣布了一系列新品上市计划,其中包括1525浓香酱油、松茸素蚝油、红烧汁、凉拌汁、蘸汁等多款产品。其中,1525浓香酱油主打零添加、原生态发酵以及高氨基酸态氨含量的特点,而凉拌汁等复合调味料则强调一汁成菜、零脂肪的核心卖点。这些新品的推出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同时也通过平价花色场景式产品进一步拓宽了消费群体。随着新品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份额,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公司的整体销售表现。
在线上渠道方面,千禾味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电商渠道销售收入达到6.32亿元,占总收入的19.7%。2024年7月,公司在天猫淘宝和抖音平台上的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0%和23%,显示出线上渠道的强大活力。鉴于电商渠道具有较高的毛利率(2023年为44%),其稳定发展将对公司业绩形成有力支撑。
成本方面,由于主要原材料大豆的价格在2024年上半年和7月份分别同比下降11.6%和5.8%,预计成本将持续下行。尽管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受到一定压力,但随着成本红利的逐步释放,预计年内毛利率将有所改善。
此外,公司在渠道拓展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正以月为单位推进网点数量建设,不断加强商超、大卖场、KA、农贸市场等传统渠道,并逐步渗透到餐饮渠道。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对经销商的质量评估,确保了渠道的健康稳定发展。预计到2024年底,公司将实现百万网点的目标,为实现股权激励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重仓持有千禾味业的主动基金数量减少至9家,主动基金持股数量和市值也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公司当前的市盈率已降至历史低位,高估值风险已逐步得到消化。
综上所述,千禾味业通过新品推出、线上渠道的稳健增长、成本红利的释放以及渠道的稳步扩张等措施,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潜力。预计2024年至2026年期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保持稳定增长。基于此,东吴证券维持对该公司的“增持”评级。
阅读全文公司发布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羚锐制药实现了稳健的收入增长和亮眼的利润表现。上半年,公司营收达到19.06亿元,同比增长12.07%;归母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增长30.30%。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了76.04%和21.67%,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了0.72和3.0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方面,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分别有所下降,显示出公司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单看第二季度,营收为9.97亿元,同比增长9.31%;归母净利润为2.23亿元,同比增长28.90%。总体而言,公司业绩表现出色。
公司在消费领域持续打造新老品牌,品牌红利逐步释放。依托“羚锐®”品牌的深厚历史,公司成功打造了“小羚羊®”、“两只老虎®”等细分领域品牌,产品线从骨科扩展到儿童健康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立体推广策略,包括央视和地方卫视广告投放、举办品牌活动以及公共交通广告投放等方式,增强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羚锐®”和“两只老虎®”品牌在行业内获得了多项荣誉,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品牌价值。
在处方药及其他领域,公司积极推动产品创新升级和渠道建设。一方面,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例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并且部分产品进入了《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4版)》等权威指南,强化了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加强了重要产品的复产工作,确保供应稳定。同时,公司通过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加大了对全国等级医院、第三终端的覆盖力度,并加强了自营电商建设,有效提高了渠道效率。
公司还注重智能化生产运营,持续优化经营效率。报告期内,通过升级仓储系统和优化生产工艺,公司实现了库存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借助信息化手段,公司全方位提升了管理效率,促进了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羚锐制药凭借其稳健的收入增长、强大的品牌效应、高效的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以及持续的经营效率提升,在未来有望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阅读全文海光信息(688041.SH)近期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37.63亿元,同比增长44.08%;归母净利润达到8.53亿元,同比增长25.97%;扣非净利润为8.18亿元,同比增长32.09%。第二季度单季收入21.71亿元,同比增长49.67%;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28.95%;扣非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增长27.37%。上半年公司加大了高端处理器市场拓展力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2.39%至0.71亿元,销售费用率提高至1.89%;同时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21%至11.31亿元,研发费用率达到30.06%。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存货金额为24.55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7.46亿元,显示了公司对未来业务增长的信心。此外,海光信息的DCU和CPU新一代产品有望推动公司收入加速增长。其中,海光DCU深算系列产品的性能在国内领先,支持全精度模型训练,最新发布的深算二号性能相比前代实现翻倍增长,并与国内多个大模型完成适配。而在CPU方面,海光四号已于2023年10月31日正式发布,预计未来将逐渐实现商用,而新一代CPU海光五号的研发也在进行中。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评估,分析师给出了“买入-A”的评级,并预测2024-2026年EPS分别为0.73、1.02、1.37元。然而,报告也提示了客户集中度较高、供应链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因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