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本股份(603193.SH)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显示其营收达到7.44亿元,同比增长28.47%;归母净利润为1.80亿元,同比增长50.6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增长48.05%。第二季度单季来看,营收为5.77亿元,同比增长35.00%;归母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增长46.9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4亿元,同比增长48.65%。润本股份紧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加速推出新产品,上半年共推出了50多款新品,如定时功能加热器电热蚊香液、润本驱蚊喷雾等,推动了驱蚊和婴童护理业务的增长。其中,驱蚊业务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4.49%,婴童护理业务收入也实现了28.13%的增长。此外,随着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4年上半年,润本股份的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增长3.12个百分点至23.58%。基于其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策略,预计润本股份将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阅读全文智明达(688636)发布了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59亿元,同比下降47.81%,归母净利润为0.017亿元,同比下滑95.76%。营收下降主要是由于行业环境影响导致部分订单延迟和交付减少所致。尽管营收下滑,但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所增加,这得益于应收票据到期承兑量的提升。此外,公司的每股收益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股东杜柯呈将其持有的5.32%股份转让给了冯健,这一变动不会对公司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未发生变化。智明达持续致力于技术创新,通过不断完善研发管理机制和技术投入,巩固了其在定制化嵌入式模块和解决方案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机载、弹载、星载、无人机等多个领域。
尽管面临业绩压力,东吴证券分析师团队下调了智明达2024年至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至0.99亿元、1.24亿元、1.50亿元,并将评级从之前的预测下调至“增持”。分析师指出,当前行业正处于调整期,未来的发展还需关注技术开发的风险、对重点领域集团的依赖程度以及客户集中度等因素的影响。
阅读全文孩子王(301078.SZ)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稳健的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达到45.20亿元,同比增长8.68%;归母净利润为0.80亿元,同比增长14.6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0.60亿元,同比增长36.24%。特别是在第二季度,公司营收达到了23.27亿元,同比增长12.78%;归母净利润为0.68亿元,同比增长9.9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增长18.25%。
从各项业务来看,母婴商品销售表现亮眼,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1%至39.6亿元。与此同时,供应商服务、平台服务以及招商及其他业务也分别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母婴服务业务营收出现下降,但整体而言,公司的主营业务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
在盈利能力方面,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措施,公司的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了0.27个百分点至1.33%。毛利率方面,2024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分别为29.67%和29.45%,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此外,公司的费用率结构优化明显,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业务拓展方面,孩子王正逐步升级儿童生活馆,并大力推进加盟模式的发展,这标志着公司进入了“大店+小店+加盟+其他”多场景业态并行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24年6月底,孩子王及乐友门店合计已达1035家,其中孩子王品牌还成功开设了首家加盟店,并预计到2027年加盟店数量将达到1000家,进一步拓宽了品牌发展空间。
为了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孩子王还在不断升级供应链体系,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开发更多短链自采商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公司已形成包含用品、服装、饰品等多个类别的自有品牌矩阵,并计划继续扩大差异化供应链的销售占比。
综上所述,孩子王作为母婴渠道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全渠道运营能力和数字化建设,在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以及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展望未来,公司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阅读全文阿特斯(688472.SH)近期表现抢眼,公司不仅在国内外光储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其业绩也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8月7日,阿特斯发布公告称,其储能子公司已与澳大利亚FRV签订EPC服务合同,为位于维多利亚州的“特兰”储能项目提供100MW/200MWh的储能解决方案。这标志着公司在储能领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产品方面,阿特斯凭借高效可靠的产品、强大的市场力和品牌力,在全球储能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并成功进入多个发达国家市场,包括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等。上半年,公司不仅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签署了百兆瓦级别的订单合同,还与Root-Power等公司签订了长期服务协议,展现了强劲的海外拓展势头。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阿特斯实现了12-1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超出市场预期,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此外,随着前期储备项目的逐步交付,公司预计2024年大储产品的出货量将达到6-6.5GWh,同比增长约500%。在组件业务方面,公司采取以利润为导向的战略,一季度北美市场的出货量占比超过20%,显示出公司在盈利能力较强的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鉴于阿特斯在国内外市场的良好表现,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EPS分别为0.90元、1.21元和1.47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评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仍面临海内外需求波动、市场竞争加剧、贸易政策变化等潜在风险因素。
阅读全文尚太科技(001301)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业绩表现出较强韧性。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3亿元,同比增长6.45%;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下降11.86%。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快速增长,达到2.08亿元,同比增长19.4%,环比增长39.83%。此外,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也由负转正,第二季度达到1.44亿元。公司作为头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已成功进入多家知名锂电池厂商的供应链,包括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等。受益于快充负极需求的增长,2024年上半年负极材料销售数量达8.38万吨,同比增长超过55%。虽然负极材料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压力,但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期间费用环比减少了2.68%。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给予尚太科技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2.91元、3.63元、4.52元,对应PE分别为13倍、10倍、8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仍面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大客户流失、技术和工艺路线变革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风险。
阅读全文吉祥航空披露了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09.6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508.9%。二季度营业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7.1%,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公司机队利用效率整体提升至11.47小时,客运运力投放同比提高20.6%,其中国际线运力同比提高150.6%。客座率达到84.5%,同比提高3.83个百分点。尽管受到去年行业供给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整体营收仍显著增长。上半年营业成本为92.35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航油成本35.35亿元,同比增长20%,非油成本57亿元,同比增长11%。费用方面,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基本稳定,财务费用率因汇兑损失减少而明显下降。九元航空上半年盈利2.11亿元,同比提高1.74亿元。公司宣布了中期分红计划,每股分红0.09元,分红比例为40.3%,并计划将2024年回购的部分股票(1500万股)用途改为注销股本以减少注册资本,以进一步提高股东回报。展望未来,由于民航供给增速保持低位,需求端稳步增长,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亿元、20.0亿元、23.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下滑、油价汇率剧烈波动以及安全事故。
阅读全文上汽集团2024年7月的产量为237,524辆,同比减少42.57%,销量为251,484辆,同比减少37.16%。其中,上汽乘用车7月产销量分别为50,164辆和50,279辆,同比分别下降33.09%和29.95%;上汽大众7月产销量分别为77,741辆和81,003辆,同比分别下降27.63%和18.18%;上汽通用7月产销量分别为13,661辆和15,000辆,同比分别下降84.51%和82.42%;上汽通用五菱7月产销量分别为68,423辆和76,000辆,同比分别下降39.00%和31.72%。从品牌角度看,智己的表现较为突出,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42.74%,7月终端交付量突破6000辆。从能源类型看,集团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2万辆和7.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1%和21.9%。从国内外市场看,上汽集团7月出口量为8.18万辆,同比减少15.79%。此外,7月上汽集团整体库存有所增加。对于未来展望,预计2024-2026年上汽集团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7亿元、176.8亿元和196.2亿元,对应的PE为11倍、9倍和8倍,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阅读全文继峰股份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营业收入110.06亿元,同比增长5%;归母净利润为0.5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6%。具体来看,继峰分部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24.84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为0.97亿元,同比增长14%。相比之下,格拉默分部实现营业收入86.25亿元,同比下降3%,归母净利润为-0.3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02亿元有所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继峰股份的战略性新兴业务如乘用车座椅、出风口和车载冰箱等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乘用车座椅业务方面,公司为新势力品牌配套的两个项目分别在去年上半年和今年4月实现了量产,2024年上半年乘用车座椅产品交付量达到了8.9万套,销售收入达到8.9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31%,亏损情况也得到了改善。此外,出风口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为1.66亿元,同比增长75%,并实现了盈利;车载冰箱业务也开始贡献收入,销售收入为0.22亿元,在手定点项目达到7个。
与此同时,格拉默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根据其财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欧洲区销售收入为5.61亿欧元,同比下降12%;美洲区销售收入为3.27亿欧元,同比增长3%;亚太区销售收入为2.54亿欧元,同比增长3%。为了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降低成本、加强供应链管理并简化流程,格拉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全球整合进程。
尽管面临挑战,继峰股份仍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为14.52%,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32个百分点。不过,管理费用率受到格拉默整合以及新业务投入的影响而上升,为13.70%,同比增加0.74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则因公司用国内低成本银行贷款替换格拉默原有的高成本欧元贷款而有所下降。
展望未来,继峰股份在乘用车座椅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获得了来自多个客户的定点项目,截止到7月底,累计在手定点项目已达18个,生命周期内总销售额预计将达到840亿元至887亿元。同时,公司正加速全球产能布局,除了已投产的合肥、常州基地外,还在建设宁波、长春、天津等多个生产基地,并计划与格拉默合作,将产能扩展至欧洲和东南亚地区。
基于海外汽车市场销量预期和乘用车座椅业务已定点车型的量产计划,预计2024年至2026年,继峰股份将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亿元、8.38亿元、11.34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24元、0.66元、0.90元。按照2024年8月15日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45倍、17倍、12倍。因此,维持“买入”评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格拉默的整合进度、全球汽车市场的销量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阅读全文凯因科技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40万元,同比增长10.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466万元,同比增长6.84%。凯力唯®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成为驱动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由于各省份干扰素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进度不一,金舒喜®产品的销售受到了一定影响。预计随着集采政策的逐步落实,金舒喜®的销售情况将会有所改善。展望下半年,公司整体收入增速有望迎来拐点。
在产品研发方面,凯因科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在长效干扰素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用于治疗低复制期慢性HBV感染的Ⅲ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数据锁定,预计即将进入新药申请(NDA)阶段。此外,针对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KW-045项目、治疗带状疱疹的KW-051项目和用于治疗尖锐湿疣的KW-053项目均处于临床Ⅱ期阶段。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7055.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67%。
基于2024年中报业绩情况,我们调整了对凯因科技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6.48亿元、20.42亿元和24.29亿元,同比增长16.7%、24.0%和18.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分别为1.40亿元、1.83亿元和2.32亿元,同比增长20.2%、31.1%和26.9%。按照8月14日收盘价计算,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8.7倍、21.9倍和17.3倍。鉴于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创新药研发进度,我们维持对公司股票的“买入”评级。
需要注意的是,凯因科技面临的风险包括可洛派韦后续医保续约谈判降价幅度超过预期、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临床研究失败或进度低于预期、行业反腐措施可能影响产品推广和销售活动,从而导致销售额低于预期,以及产品被纳入集中采购后价格下降幅度超出预期等问题。
阅读全文盐津铺子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报告显示24H1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24.59亿元,同比增长29.84%;归母净利润为3.19亿元,同比增长30.0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3亿元,同比增长17.96%。其中,24Q2公司营业收入为12.36亿元,同比增长23.44%;归母净利润为1.60亿元,同比增长19.1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同比增长1.58%。公司的两大战略子品牌引领了增长势头,全渠道布局也持续推进。具体来看,24H1辣卤零食、休闲烘焙、深海零食、蛋类零食、薯类零食、果干坚果、蒟蒻果冻布丁等产品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在渠道方面,经销渠道和电商渠道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5.07%和48.40%,而直营商超渠道的营业收入则同比下降43.59%。毛利率方面,24H1公司的毛利率为32.53%,同比减少2.81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渠道结构调整导致高毛利的直营商超渠道营收占比下降。尽管如此,公司的净利率仍保持稳定,24H1归母净利率为12.99%,同比微增0.02个百分点。此外,公司正在从渠道型向产品型转变,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拓展新渠道,中长期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