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603259)于2024年中发布了其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72.41亿元,同比下降8.64%;归母净利润42.40亿元,同比减少2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44.1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33%。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为43.72亿元,同比下跌1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6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1.29%。第二季度,公司收入92.59亿元,同比下降6.55%,归母净利润22.98亿元,同比减少26.94%;扣非归母净利润23.80亿元,同比下滑17.73%,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减少10.64%。
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综合毛利率为39.37%,较去年下降1.1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24.59%,下降3.6个百分点;扣非归母净利率则上升至25.60%,增加了0.4个百分点;经调整Non-IFRS净利率为25.35%,下降1.7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总体保持稳定,为9.3%,较前一年微降0.3个百分点。
从各业务板块来看,Chemistry部门收入122.1亿元,同比下降9.34%,剔除新冠相关业务后,实际增长2.1%。TIDES业务,即多肽及寡核苷酸等,收入达到20.8亿元,同比增长57.2%,产能增长有望进一步推动收入。Testing部门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21.2亿元,下降5.4%,而临床CRO及SMO收入8.9亿元,增长5.8%,单SMO收入增幅更是达到了20.4%。Biology部门收入11.7亿元,下降5.17%,但新分子种类相关收入增长8.1%,占生物学收入比例提升至29.0%。ATU部门全年收入5.7亿元,下降19.43%,主要受到商业化项目早期放量、部分项目延迟或取消以及美国拟议法案影响。DDSU部门收入2.6亿元,下降24.80%。
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药明康德依然坚持原有业绩指引,预计2024年全年收入将在383-405亿元之间,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将保持正增长,预计增长率为2.7%-8.6%。公司持续优化全球运营能力和规模,提升资产利用效率。自2018年上市以来,药明康德累计分红总计92亿元,位居行业前列;公司还完成了价值13亿港币的H股回购和20亿人民币的A股回购,累计回购及注销金额在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前列。
预计2024-2026年,药明康德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5.16亿元、418.84亿元和445.5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6.0%和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51亿元、103.24亿元和110.9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10.4%和7.5%。面对行业竞争加剧、研发投入及外包需求下降、政策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风险,药明康德将持续提升自身实力,增强业绩表现,保障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
阅读全文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关于百亚股份(003006)的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公司作为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的佼佼者,凭借大单品策略和电商渠道的加速发展,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强调,百亚股份专注于中高端市场,产品线涵盖卫生巾、婴儿纸尿裤和成人失禁用品,近年来营收稳健增长,2015年至2023年间,营业收入从6.91亿元增至21.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20%;同期归母净利润从0.68亿元增至2.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6.95%。
报告还指出,公司通过大单品策略,特别是大健康系列产品的推出,成功带动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均价的上行。同时,百亚股份在深耕川渝市场的同时,有序开拓全国市场,尤其是在电商渠道的布局上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电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长101.52%,营收占比达34.89%。
行业层面,报告分析了全球和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市场的增长态势,指出电商平台的发展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全球一次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941.5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145.4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48%;中国市场规模则从2015年的129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605.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72%。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平台已成为吸收性卫生用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为行业提供了有效的流通支持。
报告预测,百亚股份在进一步巩固核心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持续发力电商和外围省份,有望保持稳步增长。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33亿元、36.00亿元和45.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9亿元、3.91亿元和4.90亿元,对应PE估值为29倍、23倍和18倍,维持“增持”评级。
然而,报告也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全国化拓展不及预期、营销网络拓展不及预期以及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阅读全文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发布了关于康缘药业(600557.SH)的公司快报,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康缘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2.60亿元,同比下滑11.49%;归母净利润为2.65亿元,同比下滑3.73%。这一业绩承压主要归咎于流感需求下降和营销改革的影响。其中,注射剂营收下滑27.49%,口服液则增长28.60%,这与金振口服液的低基数效应有关。然而,公司预计随着外部政策环境的稳定和营销改革的推进,下半年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康缘药业作为中药创新药的领军企业,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高达3.3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5.01%。公司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3个新药提交NDA、2个完成III期临床研究、2个获批IND,显示出研发管线有望进入集中兑现期。尽管面临医疗政策变动、中成药集采降价等风险,国投证券仍给予康缘药业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17.64元,相当于2024年18倍的动态市盈率。
分析师马帅(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18120001)和贺鑫(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22110001)认为,康缘药业的核心品种热毒宁注射液、金振口服液等有望在下半年加速成长,公司整体业绩预期将得到改善。然而,投资者需注意医疗政策变动、中成药集采降价以及研发管线失败等潜在风险。国投证券强调,尽管当前业绩承压,但康缘药业在研发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即将迎来的新药上市周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阅读全文广和通(300638.SZ)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交易,将旗下深圳市锐凌无线技术有限公司的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以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EUROPASOLAR S.àr.l.。此项交易旨在规避潜在的海外风险,特别是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表达了对中国制造的蜂窝模块可能带来的安全担忧之后。广和通通过此举调整了其业务架构,展现了公司对风险的前瞻性把控,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现金流,为未来的资本运作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广和通正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的布局。根据GSMA的《年度移动经济报告》,2023年全球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数达到了121亿,其中蜂窝物联网连接数为35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8亿,显示出全球物联网连接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模组作为边缘计算的新载体,在车机、消费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广和通已推出SC151-GL和SC228智能模组,分别适用于5G网络下的智能终端和多个行业领域,展现了公司在AI与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成效。
投资建议方面,预计剥离海外车载前装业务将有效规避潜在风险,同时国内广通远驰业务有望进一步成长。随着公司在AI与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不断布局,有望延伸第二成长曲线。预计2024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7亿元、8.69亿元和9.9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x、11x、9x。新的智能产品布局有望推动公司业务全面增长,实现量价齐升,因此维持“推荐”评级。
然而,风险提示也不容忽视,包括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以及市场需求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尽管如此,广和通的战略调整和市场布局显示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准备。
阅读全文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发布了关于中国重工(股票代码:601989.SH)的证券研究报告,给予该公司“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定为6.58元,较当前股价5.64元有显著上升空间。中国重工作为国内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企业,旗下拥有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现代化船厂,业务覆盖海洋防务、海洋开发、海洋运输、深海装备、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自2021年起,得益于全球造船市场的高景气度和船价上涨,中国重工持续抓住新船市场机遇,2021-2023年海洋运输装备新签订单分别达286亿、365亿、330亿元,各年底在手订单总额分别高达355亿、578亿、751亿元,创历史新高。
随着高价船订单从2024年开始陆续交付,加上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中国重工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显著释放。造船行业的“产能、价格、成本”三重红利正在显现,船企在手订单饱满,享受“产能红利”;全球新造船价格指数持续高位运行,船企议价能力增强,享受“∆供给<∆需求”的价格红利;原材料价格,特别是钢板价格自2021年高位回落,盈利剪刀差红利凸显。2023年,国内民营龙头船企扬子江船业的造船业务毛利率已达22%,同比增加9个百分点,预计2024年国内上市船企也将迎来盈利上行拐点。
分析师预测,2024-2026年中国重工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53亿、637亿、735亿元,同比增长18.4%、15.2%、15.3%;归母净利润分别将达到14亿、32.5亿、57.5亿元,同比增长278.7%、132.8%、76.8%,对应PE分别为92.0、39.5、22.4。在民船造船大周期背景下,中国重工PB为1.5,显著低于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因此,分析师保守估计给予中国重工1.8倍PB,对应目标价6.58元。
然而,报告也提示了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及汇率波动、环保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以及盈利预测不及预期等风险。投资者在关注中国重工的潜力的同时,也需留意上述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阅读全文威胜信息(688100.SH)于2024年7月29日发布了其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达到12.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76%;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同比增长26.52%;扣非净利润为2.65亿元,同比增长15.86%。第二季度(24Q2),公司实现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31.42%;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29.87%。在手订单方面,上半年公司合同金额为35.1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新签合同额为15亿元。同时,公司在南方电网的2024年招标项目中中标3.12亿元。毛利率方面,上半年为38.50%,同比减少2.25个百分点。费用率控制得当,期间费用率为13.08%,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60亿元,同比优化220.19%。
通信芯片业务表现突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40.12%;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66.30%。这得益于电力体制改革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加速建设,以及电网数智化转型的需求增长。公司还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取得亚洲、欧盟、北美等地区的多项产品认证,为国际化战略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上半年,新增墨西哥、印尼子公司,并规划在沙特、印尼、墨西哥建厂,同时计划向香港子公司增资至8亿港元,以支持国际市场拓展。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为2.25亿元,同比增长93.22%,占总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10%提升至18.5%。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上半年研发费用为9959.96万元,同比增长5.08%,新增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新增软件著作权71项;研发人员数量为422人,占公司总人数超过50%。
基于公司“物联网+数字化+芯片”的核心竞争力,预计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29.54、38.27、48.24亿元,增速为32.7%/29.5%/26.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6、8.68、11.04亿元,增速为28.8%/28.4%/27.2%。以7月29日收盘价计算,对应24-26年的PE分别为26x/20x/16x,维持“推荐”评级。然而,公司也面临海外市场拓展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阅读全文徐工机械(000425)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全面布局工程机械电动化,为公司的长期成长注入新活力。2024年7月30日,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徐工机械在电动化领域的探索始于2018年,至今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3年,公司各类纯电动工程机械产品销售额达到93亿元,其中新能源装载机销量1046台,市场占有率高达23.8%,位居行业榜首。电动挖掘机XE215E、XE270E已实现批量销售,广泛应用于多个关键场景,如川藏铁路、矿山、低排放港口和隧道施工等。此外,电动高空作业平台覆盖4-45米系列主力机型,臂架式高机市占率达到35%。公司还搭建成熟的起重机专用混合动力技术平台,产品动力性和经济性均领先全球。
徐工机械不仅在产品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客户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帮助客户缩短回本周期,降低运营成本。例如,为某煤矿客户设计的全新“三电机”动力系统框架,提高了工作效率,仅需7500小时即可回收整车购置成本。同时,公司针对客户的作业场景提供成套化新能源解决方案,统一产品补能方式,降低单台设备基础设施投入,便于车队管理,大幅降低单位运营成本。
在技术储备方面,徐工机械布局了混动、纯电、氢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径,满足各类场景需求。电动化产品在极端工况下展现出显著优势,如在高海拔、矿山等环境下,内燃机效率降低,而电动化产品则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盈利预测方面,尽管近期市场对出口链情绪悲观,但考虑到徐工机械北美市场敞口较小,整体影响有限。预计2024至202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7亿、88亿、11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的PE分别为12倍、9倍、7倍,估值处于低位,建议重点关注,维持“买入”评级。然而,投资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下游投资不及预期、行业周期波动、国际贸易争端以及电动化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等。
阅读全文本报告涉及的兔宝宝(002043)是一家深耕家具板材领域超过30年的国内人造板龙头企业,其业务涵盖了各类板材、地板、木门、衣柜、橱柜等多元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公司采取自主生产与OEM代工结合的模式,既保证了高端定制家具板材的质量,又通过OEM模式迅速扩大了产能和市场布局,提升了整体ROE水平。销售体系上,兔宝宝定位于装饰材料业务为主,定制家居业务为辅,通过经销商模式实现销售,覆盖门店零售、家具厂、家装公司和工程渠道等多个市场。近年来,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优秀,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0.63亿元,净利润6.89亿元,且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此外,兔宝宝实施了股票回购计划,彰显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分红比例,积极回报投资者。总体而言,尽管房地产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兔宝宝凭借其在存量装修市场的优势和渠道优化策略,有望保持业绩韧性。然而,报告也提示了房地产政策、宏观经济、行业需求和公司业绩增长等潜在风险。分析师预测,兔宝宝2024-2026年的EPS分别为0.91元、1.02元和1.14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0倍、8.8倍和7.8倍,建议关注其未来发展。
阅读全文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发布了关于广电运通(002152.SZ)的公司快报,给出了买入-A的投资评级,设定了6个月目标价为11.33元,当前股价为9.68元。广电运通,作为广州市国资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专注于金融科技与城市智能两大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占比营收超过10%。2023年,公司在总营收、归母净利润等方面创下历史新高,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母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改组为广州数字科技集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建设。
广电运通在数字经济领域深耕细作,先后投资设立广电数投,收购中金支付和中数智汇,完善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布局。特别是在算力方面,公司成为广电五舟第一大股东,参与了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项目,推动国产服务器高速增长。在数据要素方面,广电运通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和运营能力,参股广州数据交易所,布局数据要素二级市场交易平台。
在金融科技领域,广电运通连续16年位居国内智能金融设备市场份额第一,是全球前三的金融智能自助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2023年海外市场业绩同比增长超过50%,业务遍布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控股子公司中科江南是财政信息化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领军企业,提供支付电子化、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等服务,是全国各级财政部门支付电子化的首选合作伙伴。
国投证券预计,2024年至2026年,广电运通的收入将分别达到105.16亿元、120.77亿元和137.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5亿元、12.63亿元和14.27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目标价对应2024年25倍动态市盈率。然而,报告也提示了AI技术应用、产业政策落地以及数据要素进展可能存在的风险。广电运通作为广州国资系统的重要数据经济服务商和国内金融科技领头羊,有望在金融科技、算力和数据要素的发展中持续受益,保持增长势头。
阅读全文滨江集团(002244.SZ)是一家深耕杭州市场的房地产企业,具有建设部一级开发资质,业务覆盖房产开发、置业招商、物业服务、酒店旅业及长租公寓。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71.14%,其中大股东合计持股64.73%,股权结构稳定。2023年,滨江集团实现营收704.43亿元,同比增长69.73%,其中商品房销售业务贡献最大,达693.35亿元,同比增长70.49%。然而,扣非归母净利润24.01亿元,同比减少35.52%,主要受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计提影响。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19.77%。
滨江集团采取“主动卧倒、匍匐前进”策略,聚焦销售和投资,2023年销售额1534.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销售面积311.4万方,同比增长12.62%。2024年上半年,销售面积94.1万方,同比下降48.75%。公司在杭州市场表现突出,销售额1276.7亿元,销售面积267.2万㎡,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是第二名绿城中国的两倍多和1.65倍。滨江集团在杭州拿地金额210.7亿元,仅次于绿城中国,权益拿地面积119.0万方,位列第一。
滨江集团在杭州深耕多年,2023年杭州土地出让金1803亿元,仅次于上海,平均溢价率8.8%,位列TOP20城市第二,土地成交单价17765元/㎡,位列新一线城市之首。杭州房地产市场政策宽松,购房条件逐渐放松,滨江集团受益于市场环境,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0.09亿元、756.01亿元、761.63亿元,对应PE倍数为7/6/6。滨江集团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3年末平均融资成本4.2%,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授信储备充裕,融资渠道通畅。
滨江集团作为杭州房地产市场龙头,具备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市场的深耕优势,无论从拿地端还是销售端,都较其他全国化拓展房企具备优势。滨江集团不断降低融资成本,缩减有息负债规模,采取新战略应对市场波动。预计随着市场平稳修复,滨江集团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将得以修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然而,需要注意销售回暖不及预期、杭州市场下行风险、销售区域过于集中风险以及融资成本上升风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