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后收益更大」的说法是否属实?
长辈发来一段话如下:
-25岁工作,如果不交养老金,每月存500元,工作30年,以第一个5年零存整取,计32287.50元;第二个5年3万多整存整取计39955.78元,再加5年的零存整取32287.50元就是72243.28元。这样30年后,55岁总计可得381203.44元,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82元,分到每月是1508.93元,和现在的养老金对比一下,少吗?那时,你才55岁,再等5年拿自己存的退休金,每月就可以有3376.23元。而本金还是38万多,自己挂了还可以留给子女,我看也别给国家添麻烦了,都自己养老吧。
这种论调有无道理?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如果我交的钱能让低保户、农村独居老人们安度晚年,即使是亏本的我也愿意交;
如果我交的钱是让离休老干部给他孙子买二十万一斤的茶叶喝,我一分也不想交。



要考虑通货膨胀,以后的钱不见得值得了。



参加工作就要交的,不交公司还不让呢!



首先,这种计算方式是基于一些假设和前提条件的,比如每月存入500元、固定的利率、不考虑通货膨胀等等。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计算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这种计算方式只考虑了个人的储蓄和投资收益,而没有考虑到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养老保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虽然个人储蓄是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
另外,这种计算方式也没有考虑到一些风险因素。例如,如果个人在退休前遭遇重大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这可能会对个人储蓄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风险提供保障。
最后,虽然个人储蓄可以作为一种养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或者意愿进行长期储蓄。对于一些低收入或者没有储蓄习惯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更需要社会的养老保障制度来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
因此,虽然这种论调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个人储蓄来解决养老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同时鼓励个人进行储蓄和投资,以增加自己的养老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