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没有钱,这四种筹款方式值得收藏!
发生大病,家庭生活陷入困劲,在没有足够可以变现的资产时候,不得不面临向周围的人发起求助。
日常有哪些途径可以改善家庭情况呢?
1、政府的社会救助
对于家庭本身就是困难家庭或是普通家庭,家庭经济支柱发生大病,收入骤减甚至中断,加上大病高额治疗费用,生活陷入困劲,可以向当地村委会或街道办申请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家庭成员能有基本生活保障,一般是每月发放一定生活补贴,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给予生活保障。
一般参与社会救助的家庭,会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走访,申请成功后会对外进行公示,街坊邻里,相互熟悉,需要接受社会监督,是否真的符合条件。
居民医疗、大病互助、社会救助是政府多层次保障的重要内容。
2、筹款:比如轻松筹、水滴筹等
这是当前线上的公益筹款计划,不需要收取手续费。
通过微信公众化,加好友,在公众号里面搜索轻松筹、水滴筹等,发起筹款,填写个人信息提交,可以联系平台客服协助填写,一般需要录入身份信息、就诊等资料。
这种线上筹款方式成功与否与微信朋友圈社会资源密切相关,人源好转发多,很轻松筹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是如果朋友不肯帮助,那么筹款比较困难。
3、媒体或单位爱心捐款
媒体偶尔会刊登爱心捐款的新闻,发起捐款,这种捐款对象往往有一定的规律。
媒体发起捐款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行为,媒体作为社会公器,选择的报道对象本身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能够宣扬锄强扶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对提升自身媒体形象一定的帮助。
要么患者本身对社会邻里或日常生活中做出一定贡献,是众人学习的榜样或典型,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差异性,变动产生新闻,媒体愿意关注报道,比如在长期工作奋战在一线的民警,发生大病,家庭发生困难。
要么患者本身可能并不是公众人物,但是经过朋友圈、微博、互联网关注发酵,患者本身成为新闻人物,媒体往往顺水推舟,比如前几年罗一笑事件。
4、投保税优健康险或半公益产品
对于已经身患大病的人来说,一般商业重疾险和医疗险都无法投保。
但是有两种商业医疗险可以带病投保:
一种是税优健康险,针对月薪5000以上,每月按时缴纳个人所得税人群,可以通过单位或个人身份投保税友健康险,年缴2500以上,每年可以报销40000,累计最高可以报销20万。
第二种是类似佛山市佛医保或广东的惠民保,这种是地方政府和当地保险公司合作的医疗险,可以带病投保,社保没有报销的治疗费用,可以继续报销一部分,缴费极低。
但是这种医疗险只有极少数地方政府尝试设立,很多其他地区尚未有类似医疗险。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