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个问题我来跟你讲清楚。所谓“计提商誉减值的钱”,其实压根儿没“去”哪里!这本质上是会计上的一个账面调整,不是真金白银的支出。
通俗点说:
1. 钱早就花完了: 商誉是在企业收购其他公司时产生的。收购方支付的收购款,超过了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那部分差额,会计上就记作“商誉”。这笔钱在收购完成的那一刻,就已经支付完毕了。比如,你花1亿买了一家账面价值7000万的公司,多付的那3000万就是商誉。
2. 减值是对过去买贵了的确认: 过了几年,收购时花的这笔钱(尤其是商誉那部分)可能买得不值了。比如被收购的公司经营不善,不值当初那个价了。这时就需要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3. 计提=承认买亏了,报表写少点: “计提商誉减值”就是把当初记录的商誉账面价值,按现在不值那么多钱的程度,在财务报表上给它“调低”。这只是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把“无形资产 - 商誉”这个资产项目的金额减少。
4. 钱没动,但利润亏了: 减少的这部分商誉价值,会同时计入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会直接导致当期利润减少(或者说增加了亏损)。所以你会看到公司当期“亏”了这笔钱,但这仅仅是会计上的亏损,不是公司账户上又实际支付了这笔现金出去。
总结一下:
* 钱的去向: 当初收购时支付的钱早就给了卖家。
* 计提减值是什么: 发现当初买贵了,确认这笔投资亏了,所以在账本上把代表那部分“买贵了”的虚拟资产(商誉)的价值砍掉一些。
* 影响: 当期利润表会显示亏损(或利润减少),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商誉)和股东权益(未分配利润)都相应减少。没有任何新的现金流出。
所以,当公司公告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时,虽然不影响它目前的现金流,但这是个强烈的风险信号!说明公司之前的收购可能很不成功,被收购的业务出了问题,并且管理层承认了这笔投资决策的失误。投资者看到这种消息,通常会很担心公司的整体状况和管理层决策能力。
(小贴士:想随时盯紧你持仓公司的这类重大风险信号?可以用用我们的【舆情宝】工具,它能把全网关于股票的重要新闻、公告第一时间推送给你,还会用AI分析利好还是利空,特别省心。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就能免费试用啦!)
计提商誉减值的钱并没有真正“花出去”,而是体现在公司账面上的一个亏损项。通俗来说,它相当于企业自己承认:之前买下的公司或资产不值那么多钱了,我主动把它价值调低。
这笔钱不会真的流向外部,只是在财务报表上减少了公司的净资产和当期利润。比如你花10亿买了家公司,结果后来发现它只值6亿,那剩下的4亿就做减值处理。
这其实对股东来说是个坏消息,说明当初收购可能溢价太高,投资没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你最近持有这类股票,建议用希财网舆情宝工具盯紧动态。关注公告、业绩说明会这些信息源,能帮你更好判断公司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