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差就是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
当基差大幅偏离正常区间时,可能蕴含机会。比如基差过大,也就是现货比期货贵很多,可能后期期货价格会上涨向现货靠拢,这时可以考虑做多期货。要是基差过小,期货比现货贵太多,也许期货价格会下跌回归,可考虑做空期货。
不过实际操作没这么简单,得持续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宏观经济因素等对基差的影响。只有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抓住大行情的概率。
要是你想开户实践,或者还有其他问题,点开我的头像,加我微信咨询,我有低佣开户渠道,所有期货品种都能开。
要利用基差抓住期货大行情,首先得理解基差的概念。基差是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当基差出现异常变化时,往往预示着市场趋势的变化。
我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关注基差波动规律:一般来说,临近交割期时,基差会趋向于0。如果发现基差偏离正常范围,可能是市场供需失衡的信号。
2. 结合宏观经济面分析:比如最近农产品期货,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现货供应紧张,导致基差扩大。此时若能提前布局,就可能捕捉到一波行情。
3. 选择流动性好的品种:如股指期货、铜等主流品种,这些品种基差数据更加稳定可靠,便于跟踪和操作。
4. 设定合理的止损止盈位:即使看准了基差机会,也要严格控制风险,避免因市场突发情况造成损失。
记住,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建议在熟悉相关规则后再参与实际交易。
基差就是某一特定地点某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与同种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间的价差,用公式表示为:基差 = 现货价格 - 期货价格。利用基差抓期货大行情,你可以这么做:
1. 认识基差的基本规律
基差的正常范围:不同期货品种,基差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波动。比如农产品,收获季节供应量大,现货价格相对期货价格可能较低,基差为负且绝对值较大;在生长季节或青黄不接时,现货价格可能较高,基差为正。像大豆,在收获期基差可能在 -200 - -100 元 / 吨波动,非收获期可能在 50 - 150 元 / 吨波动。这需要你长期跟踪该品种,了解其历史基差波动区间。
基差的收敛性: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时,基差会趋向于零。因为交割制度保证了期货价格最终会向现货价格靠拢。比如临近交割月的螺纹钢期货,若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很多,就会有人买入现货交割获利,促使期货价格下降,基差缩小。
2. 基于基差的行情判断
基差过大:
正向市场(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当基差绝对值过大,远超正常范围,意味着期货价格相对现货价格过高。这可能是市场对未来预期过度乐观,或期货市场有大量资金炒作。此时,可能存在做空期货的机会。比如原油市场,若现货价格 40 美元 / 桶,期货价格 50 美元 / 桶,基差 -10 美元 / 桶,远超正常范围,后期期货价格可能回落,可考虑做空期货合约。
反向市场(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若基差过大,表明现货价格相对期货价格过高。可能是现货市场供应短缺等特殊情况,但这种情况往往难以长期维持,期货价格可能有较大上涨空间。比如某水果因突发自然灾害导致现货供应紧张,现货价格大幅高于期货价格,后期随着供应恢复或市场预期改变,期货价格可能上涨,可考虑做多期货。
基差过小:
正向市场:基差过小,说明期货与现货价格接近,若此时市场处于多头氛围,期货价格可能借势继续上涨。例如,在宏观经济向好,市场对有色金属需求预期大增时,铜的现货与期货价格相近,基差接近零,后期期货价格可能在需求推动下进一步走高,可考虑做多。
反向市场:基差过小,意味着现货与期货价格差距不大,若市场对未来供应预期增加,现货价格可能回落向期货价格靠拢,可考虑做空期货。比如生猪市场,养殖规模扩大,市场预期未来供应大幅增加,此时现货与期货价格接近,后期现货价格可能下跌,带动期货价格下行,可考虑做空。
3. 配合其他分析工具
基本面分析:结合宏观经济数据、行业供需状况等。比如分析钢材期货,宏观经济增长强劲,建筑行业对钢材需求大增,同时钢材库存下降,即使当前基差显示期货价格略高,但基于基本面利好,期货价格可能还有上涨空间,做多更具合理性。
技术分析:利用 K 线图、均线、MACD 等指标。若基差显示有交易机会,同时 K 线形态出现明显的反转信号,如底部反转的锤子线,或 MACD 指标出现金叉等,会增加交易成功的概率。
4. 风险管理
设置止损:即使基于基差分析判断行情,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设置合理止损很关键,比如以基差回归到正常范围或亏损一定比例为止损条件。假设做多某期货合约,当基差缩小到正常范围上限且不再继续缩小,或亏损达到 5% 时,就止损出场,防止损失扩大。
控制仓位:不要因看到基差出现机会就满仓操作。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配资金,一般建议单品种仓位不超过 30%,避免因一次判断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