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问我:想申购新股,到底得提前持股多少天?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刚入市时也踩过坑。记得2019年有只科创板新股,我信心满满准备申购,结果系统提示市值不足,后来才发现自己T-2日前几天刚清了部分仓位,20个交易日的平均市值没达标,白白错失了机会。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实操经验,把持股天数的计算逻辑、注意事项讲透,让大家下次打新不再走弯路。
一、核心规则:不是持股多少天,而是20日平均市值
很多人误以为持股20天就能打新,这其实是对规则的误解。A股新股申购的市值要求,看的是T-2日前20个交易日的日均持有市值(T日是新股申购日)。简单说,你不需要连续持股20天,但这20个交易日内,每天收盘后的持股市值加起来,除以20天,得到的平均值要达到门槛。
具体门槛是:沪市每1万元日均市值对应1个申购单位(1000股),深市每5000元日均市值对应1个申购单位(500股)。而且沪市和深市的市值是分开计算的,比如你沪市有10万日均市值、深市没有,就只能申购沪市新股,不能申购深市的。
二、手把手教你算:举个例子就明白
光说规则可能有点抽象,拿我上个月的操作举个例子。我计划在9月15日(T日)申购一只沪市新股,那么T-2日就是9月13日,往前数20个交易日就是从8月16日到9月13日(扣除周末和节假日)。这20天里,我沪市股票每天的市值如下:有5天是15万,10天是8万,5天是0(外出没看盘忘了补仓)。那么总市值就是(15万×5 + 8万×10 + 0×5)= 75万 + 80万 = 155万,平均市值155万÷20=7.75万,超过1万,所以能获得7个沪市申购单位(7000股)。
这里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1. 当天买入的股票不算当天市值:比如你9月12日买入沪市股票,9月12日收盘后才计入市值,9月13日(T-2日)计算时才能用上。
2. 当天卖出的股票仍算当天市值:如果9月13日卖了股票,当天收盘时市值会减少,但因为T-2日是9月13日,卖出行为不影响之前20天的平均计算(只影响后续的市值)。
三、最容易踩的3个坑,我替你们试过了
1. 差一天的错过:比如T-2日前1天刚好清仓,导致20天里有1天市值为0,拉低平均值。我2020年就干过这事,当时持有的股票突发利空,想着先卖了避险,结果忘了第二天是T-2日,直接导致当月沪市市值不够,后悔了好久。
2. 市值跨市场通用误区:有朋友以为深市市值能算到沪市,结果申购沪市新股时发现额度为0。记住,沪市归沪市,深市归深市,分开计算,互不通用。
3. 集中持股不如分散稳定:有人为了凑市值,在T-2日前几天突击买入大笔股票,以为能拉高平均值。但20天平均下来,单靠几天的高市值作用不大,反而可能因为短期波动被套,得不偿失。
四、配置打新市值:别只看能不能打,还要看安不安全
聊到这里,估计有朋友会问:那我随便买只股票凑市值不行吗?理论上可以,但我真心不建议。这几年A股雷股不少,要是为了打新随便买只股票,结果踩雷暴跌,就算中了新股也得不偿失。
我自己配置打新市值时,会特别注意两点:股票本身的安全性和短期舆情风险。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用希财舆情宝辅助筛选的原因——它的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功能,简直是为配置打新市值量身定做的。
比如舆情评分,0-100分对应不同标签,我会优先选正面(61-80分)或强烈正面(81-100分)的股票,避开负面评分的;财务评分则看近一年和近五年的综合评分,优先选80分以上、财务健康的公司。这样选出来的股票,既能满足打新市值要求,本身的下跌风险也低,相当于打新+持股双保险。
说实话,以前我光靠自己看财报、刷新闻选市值标的,费时不说,还经常漏掉隐性风险。现在每天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里,免费查看几只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十几分钟就能筛选出合适的标的,效率高多了。大家要是也想配置打新市值,真心推荐试试,毕竟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选对了股票,打新才更安心。
五、最后再划3个重点,记好就能少走弯路
1. 算准T-2日:从申购日往前推2个交易日,遇到节假日顺延,比如周末的话,T-2日就是前一个周五。
2. 保持稳定市值:不用追求高市值,够用就行,但尽量别让20天里出现太多零市值的日子。
3. 中签后及时缴款:中签结果会在T+1日公布,T+2日16点前一定要确保账户有足够资金,不然视为放弃,连续12个月内放弃3次,6个月内不能再打新。
打新虽然是概率事件,但做好细节就能提高成功率。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打新技巧,或者想试试用舆情宝筛选安全的市值标的,不妨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都会更新打新日历和风险提示;也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体验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功能,配置打新市值时心里更有底。
记住,打新的核心是稳健,别为了凑市值冒不必要的风险。祝大家都能中签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