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问我,AI行业应用的龙头股票要怎么选?说实话,这两年AI概念炒得火热,随便一个沾边的公司股价就能蹦跶几天,但真正能落地赚钱、称得上龙头的公司,其实没那么多。我前几年就吃过亏,看着某只AI应用股蹭热点涨了一波,脑子一热冲进去,结果财报出来一看,净利润亏了好几亿,最后套了大半年才解套。后来我才明白,选这种赛道的龙头,光看概念不行,得实打实从业务、财务、市场情绪这几个维度去筛。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我这几年总结的几个实操方法,尤其是怎么避开那些伪龙头的坑。
先说说最核心的——业务落地情况。你想啊,AI行业应用,重点在应用两个字。要是一家公司天天说自己技术多牛,但连一个像样的商业化案例都拿不出来,或者营收里AI相关的收入占比不到10%,那基本就是蹭概念。我以前看某只做AI教育应用的股票,公司吹得天花乱坠,说和多少学校合作,结果后来看研报才发现,所谓的合作只是签了个意向书,一分钱收入都没确认。这种公司,股价涨得快,跌起来更快,散户根本扛不住。
怎么判断业务是不是真落地?我现在会重点看两点:一是年报里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收入的具体金额和增速,要是连续两年增速都能保持30%以上,说明业务确实在推进;二是客户结构,要是能拿到政府、大型企业的长期订单,比如某AI医疗公司给三甲医院做智能诊断系统,这种客户粘性高,收入稳定性也强。不过说实话,这些数据散落在财报、研报里,一个个翻太费时间,我现在主要靠工具辅助——之前偶然用了希财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它能直接提炼研报里的业务发展概况,比如某公司AI安防产品线已覆盖10个省份,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0%,不用自己逐字读那些动辄几十页的研报,效率高多了。
再来说财务健康度。别觉得AI公司烧钱是正常的,真正的龙头早就过了只靠融资活着的阶段。我见过最离谱的一只AI应用股,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资产负债率飙到80%,结果去年还想定增圈钱,被监管直接否了,股价当天就跌停。这种公司就算业务吹得再好,资金链一断,什么龙头都是空谈。但财务数据那么多,毛利率、ROE、资产负债率……散户自己算起来头都大。我现在看财务,直接用舆情宝的AI财报评分,它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盈利、成长等6个维度打分,最后给个综合评分。比如某只AI应用龙头,近一年财务评分85分,成长能力单项90分,说明公司不仅赚钱,还在持续扩张,这种才值得长期关注。你想啊,要是评分只有40分,偿债能力亮红灯,就算短期股价涨了,你敢重仓吗?
最后一点,也是散户最容易忽略的——市场舆情。AI行业变化太快了,今天出个政策支持,明天某公司发布新产品,后天又有机构唱空……这些消息散落在新闻、股吧、研报里,你根本不可能24小时盯着。我之前就因为没及时看到某AI应用股的监管处罚消息,明明前一天还在涨,第二天直接低开5个点,等我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后来用了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才发现它能实时抓取全网消息,还会生成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上个月有只AI应用股,舆情评分从35分(负面)一路涨到70分(正面),一看原因,原来是公司和某科技巨头合作落地了新项目,资金面和消息面都转好,这时候介入,安全边际就高多了。而且它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查看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看看这只股票的舆情趋势,对散户来说太实用了。
其实选AI行业应用龙头,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别被短期情绪带着走,用数据和工具帮自己做决策。业务落地看订单和收入,财务健康看评分和负债,市场舆情看趋势和评分,这三点都过关,基本就能避开大部分坑。想免费体验这些功能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财务评分和研报解析额度,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试试水;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续有AI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选股攻略,我也会在里面同步。
说实话,散户炒股本来就不容易,信息差、专业度都比不过机构,要是再不用点工具辅助,光靠拍脑袋,很容易变成被收割的韭菜。与其花时间在各种消息里瞎逛,不如用这些现成的工具提高效率——每天花10分钟看看舆情评分和财务健康度,比你盯盘一整天还管用。至于要不要开通会员,你可以先免费体验几天,觉得值不值,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