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每次用条件选股都觉得像在碰运气。想选趋势好的股票,得一个个翻K线图看MACD、KDJ;想避开利空消息,又得刷遍新闻、股吧和研报,眼睛都快看花了;财务数据更是头疼,净利润、毛利率、ROE一堆指标,到底哪个更重要?结果筛出来的股票要么买进去就跌,要么拿了几天才发现藏着商誉减值的雷——说实话,那时候我真觉得散户想靠自己设置条件选出好股票,太难了。
后来我慢慢摸索出规律:条件选股不是随便堆砌指标,得先想清楚自己要选什么样的股票。你是做短线追热点,还是长线布局基本面?目标不一样,条件就得跟着变。
先明确选股目标
短线选手看情绪和趋势,比如最近市场热点在哪,哪些股票正在上涨趋势中。这时候你得盯着资金流向、舆情热度,还有技术面的趋势评级。长线选手更看重公司本身,财务健不健康、业绩稳不稳定、机构认不认可,这些才是关键。以前我总混着来,用长线财务指标选短线股,结果当然不理想——这一步想不清楚,后面条件设得再细也白费。
分维度拆解开,每个条件都要有依据
确定目标后,就得拆分成具体条件了。我现在习惯从四个维度下手,每个维度都有明确的筛选标准,你也可以参考:
先说舆情维度。短线票最怕突然爆雷,也最需要抓住热点情绪。以前我每天花两小时刷新闻、逛股吧,生怕漏了什么消息,结果不是被标题党带偏,就是看完一堆信息还是判断不出利好利空。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才算解脱——它能实时抓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直接用AI解读消息影响,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81-100分是强烈正面,说明近期市场情绪好;0-15分就是严重负面,直接避开。我现在选短线股,第一步就看舆情评分,低于60分的直接pass,省了至少一半时间。
然后是财务维度。长线选股绕不开财务数据,但散户盯着净利润、ROE这些单个指标容易踩坑——比如有些公司利润高,可资产负债率也高,偿债能力不行,照样有风险。我以前手动算过偿债、营运、盈利这些维度的分,太麻烦了。后来发现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会把财务数据拆成6个维度单独评分,还有近一年和近五年的综合财务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越健康。我现在选长线股,财务评分低于70分的基本不考虑,比自己瞎分析靠谱多了。
再看研报和趋势维度。机构的研报虽然不能全信,但综合评级和目标价有参考价值;趋势则决定了入场时机——上涨趋势的股票,赚钱概率总比下跌趋势的高。舆情宝的研报选股里有买入评级榜,能看到机构一致看好的股票;趋势评级直接标着上涨震荡下跌,不用自己画趋势线。这两个维度加进来,相当于给股票加了机构背书和时机筛选的双保险。
组合条件,让筛选更精准
单个维度选出来的股票还是太多,得把条件组合起来。比如我做短线时,会设趋势评级上涨+舆情评分强烈正面(81分以上)+财务评分良好(70分以上),这样筛出来的股票,既有上涨趋势,市场情绪又好,财务还没大问题,踩雷概率低很多。以前我手动在Excel里组合条件,数据更新不及时,经常选到过时的票。现在用舆情宝的策略选股功能,直接把这些条件输进去,它会自动在全市场筛选,还能保存策略,每天自动更新选股池——早上打开小程序,最新的备选股票就出来了,不用重复劳动。
不用怕麻烦,先免费试试水
你可能会说,这种工具是不是很贵?其实我一开始也担心过投入产出比。后来发现希财舆情宝的微信小程序有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几次舆情评分、研报解析的查看额度,不用一开始就开通会员,先试试筛选效果。我当时就是先用免费额度查了几只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财务评分,发现确实比自己手动分析快且准,才决定开通会员的——比起以前瞎选股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现在我设置条件选股,从明确目标到组合条件,全程不超过10分钟,选出来的股票胜率也高了不少。如果你也觉得自己设置条件选股难,不妨去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试试,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能收到自选股的关键消息提醒。工具用对了,散户也能把选股这件事做精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