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问我,股市里常说的‘做多’‘做空’到底啥意思?自己炒股总听别人说,但一直没搞明白。说实话,我刚入市那几年也被这些词绕晕过,后来边实操边总结,才慢慢摸到门道。今天就用大白话,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两个基础操作——做多和做空,以及普通散户该怎么理解和应对。
先说说做多,这应该是咱们散户最熟悉的操作了。简单讲,就是你觉得一只股票未来会涨,现在低价买入,等涨到目标价再卖掉,赚中间的差价。比如你看好某只股票,现在10块钱买了1000股,花了1万块;过段时间股价涨到15块,你卖掉,拿回1万5,净赚5000块——这就是典型的做多。本质上是低买高卖,靠股价上涨盈利。
但做多不是稳赚不赔的。我刚炒股时就吃过亏,2019年看到一只股票连续涨了一周,觉得还能涨,追高进去,结果第二天就开始跌,舍不得割肉,越套越深,最后亏了30%才出来。后来才明白,做多的核心是判断上涨逻辑,比如公司业绩好、行业有政策利好,或者技术面出现上涨信号,不能光看短期股价波动。
再来说做空,这个对散户来说可能有点陌生,甚至觉得有点反着来。做空的逻辑是高卖低买:你觉得某只股票未来会跌,先从券商借来股票卖掉(这一步叫融券卖出),等股价跌下来后,再买回同样数量的股票还给券商,中间的差价就是利润。
举个例子:假设某只股票现在20块,你通过分析觉得它高估了,未来会跌。你从券商借来1000股,以20块的价格卖掉,拿到2万块;过段时间股价跌到15块,你花1万5买回1000股还给券商,剩下的5000块就是赚的。
但做空比做多复杂,风险也更高。首先,散户想做空得开通融资融券,门槛不低——账户资金要50万以上,交易经验满6个月,很多朋友达不到这个条件。其次,股价下跌空间有限(最多跌到0),但上涨空间理论上无限,如果判断错了,股价一直涨,你可能要花更高价买回股票,亏损会越来越大。我有个老股民朋友,2021年做空某新能源股,结果行业政策突然利好,股价翻倍,他被迫平仓,亏了近20万,后来再也不敢碰做空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做空这么难,散户是不是只要管好做多就行了?其实也不全是。了解做空逻辑,能帮咱们更全面地看市场——比如一只股票突然大跌,除了公司本身出问题,可能也有资金在做空;或者某行业被机构看空,咱们也能提前警惕风险。
但不管是做多还是做空,核心问题都是:怎么判断股票会涨还是会跌? 这也是散户最头疼的事——每天打开软件,新闻、研报、股吧评论满天飞,利好利空消息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真的影响股价,哪个是噪音。我以前就是这样,看了十几篇研报,越看越迷茫,最后凭感觉买,结果十次有八次踩坑。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比如希财舆情宝。它最让我觉得实用的,是AI舆情功能——能实时抓取全网的消息,包括新闻、研报、股吧讨论,然后用AI分析这些消息对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最后生成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评分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说明市场情绪好,可能适合做多;如果评分15分以下严重负面,就得小心了,不管是做多还是持有,都得掂量掂量。
举个我最近的例子:上个月看一只消费股,股价横盘了很久,我自己分析财务数据觉得还行,但拿不准要不要买。打开舆情宝一看,它的舆情评分才35分(负面标签),仔细看报告,发现是公司最近被监管处罚了,虽然新闻没大肆报道,但舆情宝把这个风险点标出来了。后来这只股票果然跌了10%,幸好当时没入手。
现在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就能免费体验,每天能看几次舆情评分和报告,不用下载APP,公众号还会推送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比如公司突发利空、行业政策利好,不用一直盯盘也能及时知道关键信息。说实话,以前每天花两小时看消息,现在用舆情宝,十分钟就能抓重点,效率高多了。
当然,判断多空不能只看舆情,还得结合股票本身的质地。比如舆情宝的AI财务评分,会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这些维度给股票打分,财务评分高的公司,即使短期舆情波动,长期也更抗跌,适合中长期做多;如果财务评分低,又叠加负面舆情,那不管做多还是做空(如果有条件),都得谨慎。
最后想跟大家说:股市里没有稳赚不赔的操作,做多做空只是工具,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对散户来说,先把做多逻辑搞透,学会用工具筛选优质股票(比如舆情宝的选股功能,能按舆情评分、财务评分这些条件筛股票),控制好仓位,比盲目尝试做空更靠谱。
如果想试试舆情宝,直接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够用了,觉得有用再考虑开通会员,投入不多,但能帮你少踩不少坑。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发市场分析和工具使用技巧,新手朋友跟着学,进步会快很多。
炒股是个长期事,多学、多练、善用工具,慢慢就能找到自己的节奏。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咱们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