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可转债的时候,我真没把手续费当回事。那时候觉得几毛钱的事,至于吗?,结果有次翻交易记录,发现三个月下来手续费居然吃掉了我小半个月的收益。后来才明白,可转债手续费虽然单次看着少,但频繁交易积少成多,真能让利润打折扣。今天就把我这些年摸透的手续费门道分享出来,帮大家避免踩坑。
先说可转债手续费到底包含啥。和股票比,可转债手续费简单多了,主要就两块:佣金和过户费,没有印花税。这点比股票好,股票卖的时候还要交千分之一的印花税,可转债不管买还是卖,都不用交这个钱,能省一笔。
佣金是券商收的,不同券商、不同账户等级,收费标准差别挺大。我最早开户的券商,可转债佣金是万三,最低5元起步。也就是说,哪怕你只买1000块的可转债,也要交5元佣金,相当于手续费率0.5%,这就很高了。后来换了家券商,佣金降到万0.5,而且取消了最低5元限制,1000块交易一次才0.05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选券商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可转债佣金有没有最低5元限制,这是最影响成本的地方。
过户费是固定的,沪市可转债每1000元面值收0.02元,深市不收。比如你买10万元沪市可转债,面值通常是100元/张,10万元就是1000张,过户费就是1000÷1000×0.02=0.2元。深市的话,不管买多少,过户费都是0元。这个费用不多,但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心里有数。
怎么算实际手续费?举个例子(别担心,不用具体股票):假设你买10万元深市可转债,券商佣金是万0.5,没有最低5元限制。那买入手续费就是100000×0.00005=5元,卖出也是5元,来回总共10元。要是换成有最低5元限制、佣金万三的券商,同样10万元交易,买入佣金100000×0.0003=30元(因为30元>5元,按30元收),卖出也是30元,来回60元,差了6倍。你看,光佣金设置不同,成本就能差这么多。
说实话,我以前吃过高频交易的亏。有段时间觉得可转债波动快,今天买明天卖,赚个差价就跑。结果一个月下来,交易了二十多次,一算手续费,比赚的钱还多。后来才反应过来,可转债本身很多时候波动就1% - 2%,手续费要是占了0.5%,那利润空间就被挤没了。所以现在我交易前都会多问自己一句:这次交易真的有必要吗? 减少无效交易,其实就是在省钱。
怎么判断交易有没有必要?我现在会先看看可转债对应的正股情况。毕竟可转债价格涨跌,很多时候跟着正股走。要是正股走势不明朗,或者短期没什么利好消息,可转债瞎折腾也赚不到钱,反而白交手续费。但问题来了,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天天研究正股的新闻、研报、资金流向?后来朋友推荐了希财舆情宝,用下来确实帮我省了不少事。
它里面有个舆情评分功能,每只股票都有0 - 100分的评分,81 - 100分是强烈正面,说明市场情绪好,61 - 80分是正面,反过来0 - 15分就是严重负面。我每天都会看看正股的舆情评分,要是评分在60分以下,说明近期市场对这只股票不太看好,那对应的可转债我就暂时不碰,避免买了之后跟着跌,还得割肉交手续费。还有个趋势评级,直接显示股票是上涨、震荡还是下跌趋势,要是趋势评级是下跌,我肯定不会去做这只可转债的短期交易,等趋势转好了再说。
记得有一次,我本来想抄底一只可转债,看价格跌了不少。顺手在舆情宝里查了下正股的舆情评分,才35分,标签是负面,再看趋势评级,显示下跌。下面的舆情报告里提到,这只股票刚出了业绩预警,主力资金还在往外跑。当时就打消了买入的念头,后来那只可转债果然又跌了10%,庆幸没冲动,不然不仅亏本金,还得倒贴手续费。
现在我每天都会用舆情宝免费额度看看几只重点关注的正股评分和趋势,不用花钱,每天都能刷新几次免费查看机会,先试试效果再决定要不要进一步用。说实话,与其频繁交易交手续费,不如花点时间用工具把方向看准,减少无效操作,长期下来省的手续费可比工具会员费多得多。
对了,如果你也想试试,直接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找到,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评分和趋势分析额度,不用先花钱开通会员。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也能直接进小程序。刚开始不用急着付费,先体验几天,看看对你判断正股走势有没有帮助,再决定要不要深入用。
最后提醒一句,可转债手续费虽然看起来是小钱,但长期积累下来影响不小。选对券商降低佣金,用工具减少无效交易,这两点做好了,就能让你的收益多留一些在自己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