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股票图上的各种颜色线都代表啥?新手入门指南

袁顾问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袁顾问 股票顾问
咨询TA

刚入市那阵子,我每天盯着股票软件的K线图能看俩小时,屏幕上红的绿的线缠在一起,5日线、MACD、KDJ……光记颜色就把我整懵了。后来慢慢摸索出些门道,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聊聊,股票图上那些颜色线到底是啥,新手该咋看。

股票图上的各种颜色线都代表啥?新手入门指南

先从最常见的均线说起吧。打开K线图,最先看到的肯定是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这就是移动平均线,简称均线。默认情况下,软件里5日线(5天收盘价的平均值)常是白色,10日线(10天平均值)黄色,20日线(20天平均值)紫色,60日线(60天平均值)绿色。这些线的作用说白了就是看趋势:短期均线(5日、10日)向上拐,股价在均线上方,说明短期可能走强;长期均线(60日、120日)走平后向上,大概率是中期趋势转好。我以前总犯的错是只看短期均线,比如5日线刚金叉10日线就冲进去,结果没几天股价跌破20日线,才发现中期趋势根本没跟上——后来才明白,单看一条线没用,得几条结合着看,比如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金叉),才是趋势可能反转的信号。

再说说MACD,这指标在屏幕下方,有两条线(DIF和DEA)和红绿柱子。白线(DIF)向上穿过黄线(DEA)叫金叉,通常认为是买入信号;反之死叉是卖出信号。柱子的长短代表动能:红柱变长说明上涨动能在增强,绿柱变长说明下跌动能在加大。但我踩过坑:有次看到MACD金叉就买了,结果股价继续跌,后来才知道,MACD有滞后性,得配合股价位置看——如果股价已经涨了一大段,金叉可能是诱多;要是在低位出现金叉,可信度才高。

KDJ指标也是看超买超卖的,由K线、D线、J线组成,取值范围0-100。J值超过80说明超买,可能回调;低于20超卖,可能反弹。但这指标波动快,我以前盯着它做短线,一天能买卖好几次,结果手续费都亏不少。后来发现,KDJ适合震荡行情,单边上涨或下跌时容易钝化,比如股价一直涨,J值长期在80以上,这时候死叉反而是洗盘。

布林带(BOLL)是三条线,中轨是均线,上轨下轨是股价波动的范围。股价突破上轨可能超涨,跌破下轨可能超跌。我用布林带时喜欢看缩口和开口:缩口说明行情要变盘,开口说明趋势要加速。但光看布林带也不行,比如股价跌破下轨,要是消息面有利空,可能继续跌,这时候就得结合消息面判断。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跟我以前一样:技术指标学了一堆,实际看盘还是晕。因为这些线本质是结果,不是原因。比如均线走平,可能是资金在观望,也可能是等业绩公告,光看线不知道背后逻辑,很容易踩坑。我去年就吃过这亏,一只股票5日线金叉20日线,MACD也金叉,结果刚买进去,晚上出了个业绩预降公告,第二天直接低开5个点——技术指标没骗我,但我没看到隐藏的利空消息。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试了不少软件,现在日常看盘前会打开希财舆情宝。它有个技术面分析模块挺实用,不用我自己对着K线图一条条找均线、画MACD,直接标出关键指标的状态:比如5日线和10日线是不是金叉,MACD在0轴上方还是下方,KDJ有没有超买,布林带是开口还是缩口。更重要的是,它会把技术面和消息面、资金面结合起来,比如股价站上20日线,但舆情宝提示近期股东减持消息未消化,需警惕抛压,这时候我就不会盲目追涨。

对了,舆情宝还有个趋势评级功能,每天更新股票是上涨、震荡还是下跌趋势,这个评级不只是看技术线,还结合了主力资金流向、龙虎榜数据这些散户很难实时跟踪的信息。我上周看一只票,技术线上均线多头排列,以为要涨,结果舆情宝趋势评级是震荡,点开一看资金面分析,原来主力在悄悄出货——这要自己看,得翻龙虎榜、算资金净流入,没半小时搞不定。

其实技术指标本身不难,难的是综合判断。散户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盯均线、MACD、资金流、新闻公告。我现在的习惯是:早上用舆情宝看趋势评级和技术面分析,确定大方向;下午收盘看舆情评分,了解市场情绪有没有变化。遇到看不懂的指标,直接用它的免费解析额度,不用自己查资料,省了不少时间。

对技术线还是一头雾水的朋友,真的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有免费的技术面解析和舆情报告额度,不用对着K线图猜来猜去。觉得有用想深入用,会员价格也不高,一顿饭钱就能看全功能,比自己踩坑亏的钱划算多了。记得到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每天会推送关键指标的变化,不用24小时盯盘,也能及时知道趋势有没有反转。

说实话,炒股没人能百分百看对,但把工具用好,至少能少走弯路。以前我对着满屏线发呆,现在打开舆情宝5分钟就能理清思路——这可能就是散户和专业投资者的差距吧,不是能力,是工具和信息差。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