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科创板、新三板、创业板区别及散户投资要点

明经理            来源:希财网
明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问我,科创板、新三板、创业板到底有啥不一样?想布局成长股,又怕选错板块踩坑。说实话,刚入市那几年我也分不清,买过创业板的票,也研究过新三板的公司,踩过流动性不足的坑,也错过科创板的翻倍机会。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三个板块的区别,以及散户投资时要注意啥。

科创板、新三板、创业板区别及散户投资要点

先说说科创板。2019年开板的时候我就挺关注,它主要服务于硬科技企业,像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领域。上市门槛不低,比如要求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2亿,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15%,或者市值够高(比如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最大的特点是注册制,上市速度快,但对企业的科技含量要求严。交易规则也特殊,新股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之后20%的涨跌幅限制,波动比主板大得多。我19年买过一只科创板的半导体票,上市第三天就翻倍,但后来跟着行业周期回调,因为没及时跑,利润回吐不少——那会儿要是有工具帮我盯着舆情变化就好了。

再看创业板。2009年就有了,后来2020年改成注册制,门槛降了不少。它支持的行业更广,不局限于硬科技,像新能源、医疗器械、互联网服务这些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都能上。上市标准更灵活,比如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但要符合市值等要求)。涨跌幅限制也是20%,跟科创板一样刺激。我身边很多散户朋友喜欢玩创业板,因为标的多,行业熟悉,但缺点是鱼龙混杂,得仔细甄别公司质地。

最后是新三板。这个板块比较特殊,分层管理: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以前叫精选层)。北交所是2021年开的,相当于新三板的主板,门槛最低(50万资金要求),流动性也最好。新三板主要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很多公司还没盈利,或者营收规模不大。我之前研究过一家北交所的制造业公司,业绩增长快,但每天成交额才几百万,想卖的时候得挂半天单——这就是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散户得注意。

这三个板块各有特点,但对散户来说,投资难点都差不多:信息太多,看不过来。比如科创板的科技股,政策一变、技术突破一个新闻,股价就能波动很大;创业板的公司业绩变脸快,研报一堆不知道信哪个;新三板的公司财务数据不透明,股东增减持、机构调研这些消息散户很难及时拿到。

我自己现在分析这三个板块的股票时,会用希财舆情宝帮我过滤无效信息。它有个AI舆情功能挺实用,能实时抓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不管是科创板的行业政策,还是创业板的公司公告,甚至新三板的股东变动,都能覆盖到。最关键的是它能解读这些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还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说明最近市场情绪好;40分以下就是负面,得小心。我之前看一只创业板的新能源票,舆情评分从70多分掉到40分,一查是公司业绩预告不及预期,赶紧减仓,避开了后面的大跌。

对散户来说,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天天盯盘看研报。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评分查看额度,不用马上开会员,先体验着。比如你想看看某只科创板股票的舆情趋势,点开评分曲线,最近一周是涨是跌一目了然;或者查创业板公司的研报核心观点,它也能提炼出来。用低成本试试水,总比盲目跟风买进去亏了强。

要是想试试,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用,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刷新免费额度。不用下载APP,小程序里就能看舆情报告、机构评级这些核心信息,挺方便的。

说到底,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都是机会,但也藏着风险。散户投资前,先搞清楚每个板块的定位:科创板看硬科技实力,创业板看成长速度,新三板看北交所转板潜力。再用工具帮自己筛选信息,别让无效消息干扰判断。记住,投资不是赌大小,而是用理性和工具降低风险——这才是散户长期活下去的关键。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