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量价背离到底该怎么看,是不是出现背离就得马上卖。说实话,量价关系是技术分析里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点,我自己刚入市那几年,就吃过只看K线不看量能的亏。今天结合这几年的实战经验,聊聊三种最常见的量价背离形态,以及怎么结合消息面和工具来判断,避免踩坑。
先说说正常的量价关系吧,一般股价上涨的时候,成交量会跟着放大,说明买盘积极,资金在进场;下跌的时候成交量缩小,说明卖盘不多,抛压在减轻,这是健康的量价同步”。但如果反过来,股价涨成交量却缩了,或者股价跌成交量反而大了,这就是背离。背离本身不是绝对的买卖信号,但往往是市场情绪变化的预警,得结合具体形态和位置来看。
第一种是量价顶背离,多出现在股价上涨后期。具体表现就是股价创新高,但成交量却没跟上,甚至比前一波上涨时还小。举个例子,股价从10块涨到15块,成交量从1亿放大到2亿;接着继续涨到18块,成交量却只有1.5亿。这时候就得小心了,说明虽然股价还在涨,但追高的资金已经开始犹豫,买盘力度在减弱,可能是主力在悄悄出货。我之前遇到过一只票,连续三天股价创新高,成交量一天比一天小,当时没在意,觉得还能涨,结果一周后出了个业绩不及预期的公告,直接低开5个点,后来才发现,其实顶背离那几天,已经有机构在研报里下调了盈利预测,只是当时没及时看到消息。
第二种是量价底背离,刚好和顶背离相反,出现在股价下跌末期。股价创出新低,但成交量却没有放大,反而比前一波下跌时缩小。比如股价从20块跌到15块,成交量2亿;继续跌到12块,成交量只有1亿。这说明下跌过程中抛盘在减少,做空力量在衰竭,可能有资金在暗中吸筹。不过要注意,底背离不一定马上就涨,有时候会反复出现几次底背离才真正企稳。我见过最磨人的一只票,连续三个月出现三次底背离,每次以为到底了,结果又跌一点,直到第四次底背离后,配合着行业政策利好才开始反弹。所以底背离出现后,别急着抄底,最好等后续成交量放大、股价站稳关键均线再动手。
第三种可能大家接触少一点,叫量价横盘背离,就是股价在横盘整理,但成交量忽大忽小,没有规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行情选择方向之前,主力可能在洗盘或者吸筹。比如股价在10-12块之间来回震荡,有时候成交量突然放大到3亿,股价却没涨多少;有时候缩到5000万,股价也没跌。这时候很难判断方向,就得结合其他因素,比如大盘环境、板块风口、个股消息面。我自己遇到横盘背离时,一定会去看消息面,是不是有潜在的利好利空还没兑现,这时候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就派上用场了——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分析,结合技术面和消息面,能避免盲目猜测。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怎么判断背离是不是有效?会不会是假背离?这就需要结合量价背离+其他信号”来确认。比如顶背离出现时,如果同时MACD指标也顶背离,或者出现放量长上影线,那可信度就高;底背离时,如果KDJ指标金叉,或者有政策利好出台,那反转的概率就大。但这些都离不开对消息面的实时跟踪,毕竟现在A股消息驱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有时候一个突发公告就能让技术形态失效。
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花10分钟看舆情宝的每日舆情报告,里面不仅有技术面分析,还有当天的利好利空消息汇总。比如昨天看到一只票出现顶背离,马上打开舆情宝看舆情评分,发现评分从80分降到了65分,报告里提到近期有三家券商下调评级,认为估值过高”,结合量价背离,就能提前规避风险。这种实时的消息解读和评分,比自己去翻几十条新闻效率高多了。
对了,很多朋友觉得看消息麻烦,或者分不清利好利空,其实不用自己费劲。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会自动分析每一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重要消息还会通过希财网公众号推送提醒。我之前设置了几只自选股,有一次半夜出了个突发利空,公众号直接弹了消息,第二天一早就能及时处理,避免了低开的损失。
如果想试试的话,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报告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体验。就算是免费用户,也能看到基础的舆情评分和股价异动原因,对判断量价背离背后的逻辑足够用了。当然,如果想解锁更多功能,比如深度研报汇总、机构观点分析,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具体价格在小程序里能看到,我算了下,一天也就一杯奶茶钱,比起踩一次坑的损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最后想说,量价背离只是技术分析的一种工具,不能单独作为买卖依据。真正靠谱的投资决策,是技术面、消息面、基本面的结合。希望今天聊的这三种形态,能帮大家多一个判断市场的维度。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续还会分享更多实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