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同花顺K线图上标注概念怎么看?有什么用?

高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高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平时看盘的时候,我总会习惯性打开同花顺的K线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曲线和数字里,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K线图旁边常常标注着一串概念,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国企改革之类的。刚开始接触股票那几年,我真没把这些标注当回事儿,觉得无非就是软件随便贴个标签而已。直到有一次,手里一只股票突然莫名大跌,翻遍新闻也找不到原因,后来才发现那天同属XX概念板块的十几只股票都跌了,而我完全没注意到这个概念前一天晚上就有利空消息出来了—从那时候起,我才明白这些概念标注背后藏着多少门道儿?

同花顺K线图上标注概念怎么看?有什么用?

其实K线图上标注概念不算什么新鲜功能,大部分炒股软件都会做这件事。简单说就是软件根据公司主营业务占比产品类型、近期合作项目,甚至是股价异动背后的资金流向,给股票贴上相关的概念标签。比如一家公司既生产锂电池又做光伏组件,那它的概念栏里可能就会同时出现储能光伏两个标签。这些标签就像股票身上隐形的名片,能帮我们快速搞清楚这只股票到底是什么来头,平时容易跟着哪些热点走?

不过光知道概念是什么还不够,得明白这些标注对咱们做决策到底有没有用?我这几年摸爬滚打下来,发现至少有三个地方特别关键:

第一,能帮咱们判断股票的热度属性咱们都知道,A股市场里炒热点是常有的事。有时候一个政策出来,某个概念板块能连着涨好几天。这时候K线图上的概念标注就像个指南针,能让你一眼看出手里的股票是不是踩在风口上。比如去年有个政策利好数字经济,我当时翻持仓股的概念标签,发现其中一只正好标注了数字经济,赶紧结合消息面分析,最后确实吃到了一波不错的涨幅。

第二,能发现板块联动的机会。A股里很多股票不是单打独斗的,同一个概念的股票往往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半导体概念,如果龙头股因为业绩超预期大涨,同概念的其他股票很可能跟着冲高。这时候通过K线图上的概念标注,就能快速找到同板块的其他标的,看看有没有补涨的机会。反过来,如果某个概念突发利空,也能通过概念标签提前规避风险—就像我开头踩坑那次,要是早注意到概念联动,也不至于后知后觉。

第三,能帮咱们识别概念陷阱。有些股票概念标签一大堆,看起来什么热门沾什么,但你仔细看公司财报会发现,这些热门概念业务在总营收里占比可能连5%都不到。这种蹭热点的股票,一旦风口过去跌起来特别狠。这时候概念标注就成了照妖镜,提醒你得结合公司实际业务来判断—光有概念标签没用,真得有业绩支撑才行。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会问了:概念这么多,怎么知道哪个是真热点,哪个是昙花一现?万一踩错了怎么办?这其实也是我以前最头疼的问题。普通投资者平时要上班,不可能24小时盯着新闻政策,等咱们看到消息的时候,可能热点都已经炒完了;有时候看到某个概念涨了,又不知道是政策驱动还是资金炒作,更分不清能持续多久。

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才慢慢找到解决办法。这个功能最实用的地方,就是能针对突发政策、行业事件甚至国际新闻,快速分析出哪些概念板块会受益,哪些可能受影响,还会把背后的逻辑讲清楚。比如前阵子有个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延续的政策出来,我打开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它直接告诉我这个政策利好锂电池充电桩两个板块,逻辑是补贴延续会提升终端需求,上游电池材料和下游充电设施企业业绩有望改善,还列出了业务占比高的相关个股—这样一来,我就不用自己去翻几十篇新闻拼凑信息了,直接看解读就能明白概念涨跌的底层逻辑,判断起来心里更有数。

而且它不光告诉你利好哪个板块,还会分析这个风口能持续多久。比如有些概念是事件驱动型,像某个国际会议提到碳中和,可能就涨一两天;但有些是政策+业绩双驱动,比如高端制造概念,既有国家政策支持,行业本身业绩也在增长,这种风口持续时间往往更长。这些分析对咱们判断概念的含金量特别有用,避免追涨杀跌。

对了,大家要是想试试,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看舆情解析、研报这些基础功能,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要是觉得风口解读这类深度分析有用,再考虑要不要开会员—说实话,比起自己踩一次雷亏的钱,这点会员费真不算什么,关键是能帮咱们提高决策效率,少走弯路。

当然了,光看概念热度还不够,得结合公司基本面。就像我前面说的,有些股票概念标签一大堆,但财务数据一塌糊涂,这种就算蹭上热点也涨不长久。这时候可以看看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它会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这些维度给公司打分,分数越高说明财务越健康—毕竟概念是面子,财务才是里子,两者结合着看才更靠谱。

最后想跟大家说,炒股本来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K线图上的概念标注看似简单,其实藏着不少市场规律。与其自己埋头研究半天,不如找个趁手的工具帮自己一把。现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也会推送重要消息提醒,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平时多看看舆情报告,慢慢就能摸清楚概念和股价之间的关系了。投资嘛,不就是靠信息差和判断力赚钱?工具用对了,自然能事半功倍。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