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大宗交易对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关键看这几点

首席王老师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首席王老师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大宗交易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其实这问题我每天都能碰到,身边炒股的朋友也常为这个纠结。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观察,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事儿——大宗交易本身不绝对是好是坏,关键得看背后的细节和市场环境。

大宗交易对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关键看这几点

先说说大宗交易是啥。简单讲,就是大笔股票买卖,单笔金额通常得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一般是机构、大股东这些“大户”在交易。因为金额大,为了不影响二级市场股价,会通过专门的平台成交。但这笔交易完成后,市场总会有反应,有的股票第二天涨了,有的却跌了,这差别到底在哪儿?

我发现大家最容易踩的坑,是只看“成交”这个结果,忽略了买卖双方是谁。举个例子,之前有朋友看到某只股票出了大宗交易公告,成交量不小,就觉得肯定有资金看好,赶紧跟进,结果股价反而跌了。后来一查才知道,卖方是公司的大股东,而且是清仓式减持,这种情况下,就算买方是机构,短期也难挡抛压。反过来,如果买方是知名公募、社保这类长期资金,而且是溢价成交,那可能说明他们看好公司长期价值,股价短期说不定还有支撑。

再看折价和溢价率,这也是个重要信号。一般来说,大宗交易都会折价,毕竟买方一次性拿了这么多货,总得有点“批发价”。但如果折价率特别高——比如超过10%,那就要小心了,可能意味着卖方急于出手,对股价短期会有压力。要是溢价成交,或者折价率很低(比如1%以内),反而可能说明买方看好,愿意高价拿筹码。不过这里有个例外,有些大宗交易虽然折价高,但买方是做市商或者专门的套利机构他们买完可能第二天就在二级市场慢慢卖,这种情况就得结合后续的成交量来看了如果第二天股价没跌,成交量也没放大说不定影响不大,但要是成交量突然暴增,就得警惕短期抛压。

其实最难熬的时候,是大宗交易消息出来后分不清真假。前阵子有只股票连着几天大宗交易,一会儿说机构在买,一会儿又传大股东要减持,各种消息满天飞,群里都吵翻了。有朋友问我该信哪个,说实话,单靠自己刷新闻真的来不及,而且每条消息的影响也不一样。这时候我一般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它的AI舆情功能能实时监控全网的消息,不管是谁在买卖、折价多少,甚至连分析师对这笔交易的解读都能抓到最关键的是,它会直接用AI分析这条大宗交易消息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大股东减持是为了公司发展还是个人套现,机构买入有没有锁定期,这些细节都会拆解清楚,还会给个舆情评分,分数高说明当前消息面整体偏积极。要是消息比较紧急,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用一直盯着盘。

当然,大宗交易只是影响股价的一个因素,不能单独看。比如有的公司虽然大宗交易折价高,但最近财报数据很好,机构研报也都是“买入”评级,这种情况下,短期的大宗交易影响可能会被长期的基本面优势盖过去。这时候舆情宝的AI研报功能就派上用场了,它会汇总所有券商的观点,生成一个综合的研报评级,还会提炼出机构看好的核心逻辑,比如公司的新产品进展、行业政策利好这些,帮你把短期交易和长期基本面串起来看。

现在每天市场上的大宗交易消息少说也有几十条,靠人工一条条分析根本忙不过来。之前我试过自己整理,光是查买卖方背景、算折价率就花两小时,结果还漏掉了一条关键的分析师点评,差点误判。后来用了舆情宝的每日舆情报告,里面直接有“股价异动原因”分析,大宗交易带来的影响会和技术面、业绩表现一起列出来,省事儿多了。而且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就算是新手,也能先体验着用,不用一下子花太多钱。

最后想跟大家说,大宗交易本身就像个“中性信号”,利好还是利空,得结合买卖方身份、折价溢价、公司基本面这些因素一起看。与其自己对着消息猜来猜去,不如找个能帮你梳理清楚的工具。对了,现在希财舆情宝在微信小程序就能搜到,每天刷新免费额度,想试试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不用下载APP,直接在小程序里就能查舆情评分、看消息解读。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毕竟炒股这事儿,信息清楚了,心里才踏实。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