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融资偿还和融资净买入这两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每天看盘软件上跳出来的这些数据,到底要不要关注?说实话,刚开始炒股那几年,我也对这些名词一头雾水,觉得都是机构才看的东西,跟咱们小散户没啥关系。后来踩过几次坑才发现,这些数据里藏着不少市场情绪的信号,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掰开揉碎了聊聊。
先说说最基础的,融资偿还到底是啥?说白了,就是之前通过融资买入股票的投资者,现在把借的钱还回去了。那融资净买入呢?就是当天融资买入的总金额,减去融资偿还的总金额,剩下的这个数。如果结果是正的,说明当天融资资金是净流入的;要是负的,就是净流出。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借钱炒股的人在还钱或者借钱吗?跟股价有啥关系?你还别说,关系真不小。一般来说,如果一只股票连续几天融资净买入增加,说明有不少资金愿意借钱去买它,背后可能是觉得这只股票短期有机会,市场情绪比较积极。反过来,如果融资偿还突然变多,净买入变成负数,可能是之前借钱买的人开始获利了结,或者觉得短期风险大了,选择先把钱还上。
不过这里得提醒一句,千万别把这两个数据当成买卖信号。我见过有朋友看到某只股票融资净买入大增,第二天就冲进去,结果亏得稀里糊涂。为啥?因为融资数据只是反映了一部分资金的动向,影响股价的因素太多了——公司业绩、行业政策、大盘环境,哪一个都可能让融资资金的“意图”落空。比如有时候融资净买入增加,可能是短期资金炒作,等热度一过,该跌还是跌。
那这些数据到底该怎么用才有价值?我这几年的心得是,得结合消息面来看。你想啊,融资资金突然涌进来,肯定不是平白无故的,背后八成有消息驱动。但问题来了,普通股民哪有那么多时间天天刷新闻、看公告、读研报?就算看到了消息,也不一定能判断是利好还是利空,更别说分析对股价的影响了。
这也是我后来开始用工具的原因。去年希财舆情宝刚上线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体验了一下,发现它的AI舆情功能正好能解决这个痛点。它会实时监控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这些消息,不管是突发的还是重要消息,如果紧急的话,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过来,不用自己时时刻刻盯着手机。最有用的是它能智能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对股票带来什么影响,每天还会更新一个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
比如之前有只股票融资净买入突然增加了不少,我当时有点懵,不知道为啥资金突然这么看好。打开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一看,里面清楚写着股价异动原因是公司刚发布了一份超预期的业绩预告,还有几家券商上调了评级,这些利好消息一出来,融资资金自然就跟进了。这时候再结合舆情评分——如果评分比较高,说明市场整体情绪确实偏向积极,融资资金的流入就更有参考性;要是评分一般,可能就得小心是不是短期炒作了。
当然,光看消息面还不够,融资资金的持续性也很重要。有些时候融资净买入增加只是一天两天的事,可能是某个小利好刺激,这种时候追进去很容易被套。但如果连续几天净买入,同时舆情报告里显示利好消息不断,比如行业政策支持、公司订单增加这些,那资金的动向可能就更靠谱一些。
不过要注意,融资数据也有“失灵”的时候。比如市场极端情绪下,不管融资净买入多少,大盘一跌,个股照样跟着跌。这时候就得结合其他指标来看,比如公司的财务状况、机构的观点。希财舆情宝里还有AI财报和AI研报功能,虽然我平时用得最多的是舆情部分,但偶尔也会看看财务AI评分和研报评级,毕竟融资资金再积极,公司本身不行也白搭。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这工具是不是很贵?其实还好,它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舆情报告查看额度,普通股民日常看看消息、分析一下融资资金背后的原因,免费额度基本够用。如果需要更多功能,比如深度的财务分析或者研报汇总,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具体价格可以去小程序里的会员购买页看,里面有详细的权益介绍,投入产出比还是挺划算的。
最后再啰嗦一句,融资偿还和融资净买入只是炒股时的一个参考指标,不能当成唯一标准。真正想做好投资,还是得综合消息面、基本面、技术面这些因素来看。如果你平时没时间搜集信息,或者不知道怎么分析消息影响,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就能找到,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紧急消息提醒,反正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说不定能帮你避开不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