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有的创业板股票连亏三年还没退市?是不是规则变了?说实话,刚接触股票那几年,我也被退市规则绕得头大,后来慢慢研究透了,才发现这里面门道不少。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聊聊创业板退市规则到底怎么回事儿,连亏三年不退市又是什么原因导致 的?
咱们先回顾一下创业板退市规则的变化节点。2020年以前,创业板确实有"连续三年亏损即退市"的规定,那时候只要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基本就凉了?但2020年退市新规出来后,这个逻辑就不成立了?新规把"净利润"和"营收"绑在了一起,变成了"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的组合指标。也就是说,哪怕一家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都是亏的,但只要每年营收都超过1亿,就不会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更别提退市了。
你可能会问,营收1亿这个标准很高吗?对很多创业板公司来说还真不高。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或者有稳定业务的公司,哪怕利润薄点甚至亏损,维持1亿营收不算难。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不少公司虽然连续亏损,但股价还在正常交易的核心原因。
除了净利润和营收的组合指标,审计意见也很关键。退市新规里明确说了,如果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不管财务数据怎么样,都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反过来讲,要是审计意见没问题,哪怕利润亏得多,只要营收达标,就暂时安全。我见过不少公司,虽然连续亏损,但审计报告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也是它们没退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某些处于转型期或者研发投入特别大的科技类公司。这类公司可能前几年为了搞研发,净利润一直是负的,但营收可能因为新产品逐步落地而慢慢增长。退市新规对这类企业其实有一定包容性,只要营收能维持在1亿以上,就给了它们继续经营和改善业绩的时间。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觉得,规则这么复杂,普通股民怎么才能及时知道一家公司有没有退市风险呢?说实话,光靠自己翻财报、看公告确实费劲,尤其是非财务专业的朋友,很容易漏掉关键信息。这时候用对工具就很重要了。
我自己平时跟踪公司风险的时候,会用我们希财网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里面有个"财务AI评分"功能挺实用,它会根据公司的核心财务指标生成一个综合评分,评分越高说明财务健康度越好。比如那些连续亏损但营收达标的公司,财务AI评分可能不会特别高,但至少能让你直观看到它的财务风险处于什么水平。另外,它的"AI舆情"功能也能帮上忙,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会汇总公司最新的公告、业绩预告这些消息,AI还会智能分析是不是有退市相关的风险信号,如果有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用自己天天盯着公告栏。
对了,希财舆情宝现在有免费体验活动,每个用户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评分、舆情报告这些基础功能都能免费看。要是想深入分析财务健康度,可以看看会员套餐,具体价格在会员购买页有详细介绍,里面有不同套餐的权益说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毕竟投资是个专业活儿,花点小钱用工具辅助判断,总比踩雷亏大钱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试试。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退市规则每年可能都会有微调,咱们普通投资者除了了解基本逻辑,更要养成跟踪公司动态的习惯。不管是财务数据还是突发消息,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更好地控制风险。投资没有捷径,但用对工具确实能让咱们少走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