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朋友的私信问:“老师,股票跌停了但没封板,这到底是主力在洗盘还是出货啊?”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刚入市那会儿也踩过坑。记得18年有只票早盘直接砸到跌停板,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要完,但盯了几分钟发现跌停板上的封单一直在撤,股价还时不时被拉起来一点,最后收盘跌了9个多点。当时没经验,觉得“没封死就是还有救”,结果第二天直接低开5个点,后面一路阴跌,现在回头看,那明显就是出货信号。后来这些年我总结了不少经验,结合现在常用的数据工具,慢慢摸出了一些判断的门道,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
先说最直观的——股价位置得先搞清楚!如果这只票已经涨了一大波,比如半年内翻了两三倍甚至更多,这时候突然跌停不封板就要警惕了!高位股本身获利盘就多,如果主力想出货又怕直接封死跌停没人接盘怎么办?可能就会故意留个口子,让散户觉得还有反弹机会,偷偷把筹码倒给接盘侠。这种时候我一般会打开分时图看看,要是股价在跌停板附近反复拉锯,每次反弹幅度都不大,成交量还特别大,十有八九是出货。
那要是股价在低位呢?比如刚经历一波调整或者横盘了很久突然跌停不封板,这时候就得换个思路。低位股本身套牢盘就多,主力想拿到更多筹码,可能会用这种“吓人战术”—故意砸到跌停板附近,但又不封死,让扛不住的散户割肉离场自己接盘—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松绑。这种情况成交量往往不会太大—毕竟低位没多少人愿意卖了,而且分时图上可能会有急跌后快速反弹再回落的“钓鱼线”?不不不,是反复震荡洗盘的痕迹,比如跌停板上封单突然被大单吃掉,股价快速回升几个点又下来,但始终不封死。
光看位置还不够,成交量和消息面得结合着看。我发现啊,如果跌停不封板的时候成交量比平时放大好几倍,尤其是高位股,基本可以确定主力在出货—这么大抛盘谁接得住?肯定是散户。但如果是缩量,尤其是低位缩量,反而可能是洗盘—主力没真出货,只是用少量筹码砸盘吓散户而已—这个判断我吃过亏才记住!
消息面这块以前最头疼!有时候股价跌停不封板,明明没看到利空消息,结果后面还是跌;有时候明明有利空消息,股价却跌不动。后来我养成了每天开盘前看消息面复盘的习惯,现在用希财舆情宝查起来就方便多了—每天打开它生成个股的舆情报告就能看到股价异动原因,如果是跌停不封板,报告里直接会列出来最近有没有突发利空、分析师观点有没有变化。最有用的是它的AI智能解读,比如上周有只票跌停不封板,我点开舆情报告,里面显示最近三天没有实质利空消息—都是些捕风捉影的数据传闻—而且舆情评分只小跌了2分还在安全区间,结合低位缩量这个特征,当时就判断可能是洗盘,后面果然反弹了不少。
对了,分时图上的细节也别放过。洗盘的时候主力可能会在跌停板附近反复“折腾”—比如突然大单把股价拉起来,吸引散户以为要打开跌停,等散户追进去又砸下去;出货则往往显得很“坚决”—股价大部分时间趴在跌停板附近不动弹偶尔反弹一下也是弱不禁风很快又掉下去,封单撤了又挂但始终留个小口子让人接盘。
说到底啊,跌停不封板到底是洗盘还是出货,真不是单看一个指标就能定的,得把位置、成交量消息面分时图这些都揉在一起分析才行。这几年我自己总结经验,加上用舆情宝这类工具辅助看消息和数据,判断准确率确实提高了不少,但就算这样也不敢说百分百对,毕竟市场变化太快了!
如果大家平时看盘没时间盯着消息面变化,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推送重要消息提醒;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能免费看一次个股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汇总,对分析这种复杂走势还挺有帮助的。当然了,工具只是辅助,最后做决策还是得靠自己多复盘多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