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超大单大单中单小单有意义吗 如何分析

资深安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安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有不少读者问我,看盘时盯着买卖盘里的超大单、大单、中单、小单跳来跳去,这些数字到底能不能当真?是不是看到超大单涌入就得赶紧买,小单扎堆就该跑?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看盘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超大单大单中单小单有意义吗 如何分析

先得说清楚,这些“单子”的划分其实没有统一标准,不同软件设定不一样。通常来说,超大单可能是单笔500手以上,大单100-500手,中单30-100手,小单就是30手以下——但这只是个大概,具体得看股票的流通盘大小,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大”定义肯定不一样。知道了划分,再看这些数据到底能说明啥。

要说完全没意义,肯定不对。比如一只股票长期横盘,突然某天早盘出现持续的超大单买入,分时图上股价跟着放量拉升,这时候就得留意——可能是主力开始动作了。反过来,如果高位滞涨时,卖盘突然冒出多笔超大单砸盘,小单零星接盘,这就得小心是不是在出货。大单和中单的连续性也重要,偶尔一两笔大单说明不了问题,持续半小时以上的大单净流入,参考价值才高。

但我必须提醒,千万别把这些数据当成唯一标准。这几年见过太多“假动作”了。比如主力想出货,可能会用小单慢慢卖,同时挂几笔大单在买盘托着,制造“有资金接盘”的假象;或者想吸筹时,故意用大单砸盘吓走散户,自己用小单悄悄接。我刚入市那两年,就吃过好几次亏,看到“大单净流入”就追,结果第二天直接低开套牢,后来才明白,单子大小只是表象,背后的动机才关键。

那怎么判断动机?就得结合消息面、基本面这些“里子”。比如同样是大单买入,要是当天公司出了业绩预增公告,那可能是真利好;要是啥消息没有,突然放量,就得想想是不是主力在“做盘”。但问题来了,普通投资者哪有那么多精力天天盯公告、看研报?我自己以前每天收盘后都得花两三个小时翻新闻、读研报,眼睛都快看瞎了,还经常漏掉关键信息。

直到今年希财网推出的舆情宝工具,才算帮我解决了这个痛点。它那个AI舆情功能挺实用的,能实时监控一只股票的所有消息——新闻、公告、研报、分析师观点都有,关键是每条消息都会标出来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分析可能的影响。比如某只股票突然出现大单异动,我打开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直接写着“股价异动原因:公司昨晚发布新产品公告,分析师认为市场空间较大”,再看看“舆情评分”是85分(满分100),属于“强利好”区间,这时候结合大单数据,心里就有数了。

最方便的是,它会每天更新舆情报告,不光有消息解读,还包括技术面分析、业绩表现这些动态,等于把分散的信息都整合好了。紧急消息的话,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省得我老刷软件。对了,你们要是想试试,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行,每天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报告额度,不用花钱就能体验,我身边好几个朋友现在看盘前都习惯先翻一下。

当然,单子分析也得结合量价关系。比如大单买入时,股价没怎么涨,可能是“对倒”;小单持续流入,股价却慢慢创新高,反而可能是真的有资金在悄悄建仓。这些都需要长期看盘积累经验,但有工具辅助会少走很多弯路。比如我现在看到单子异常,会先用舆情宝查消息面,再看看它的“财务AI评分”——要是财务评分只有40多分,就算单子再好看,我也得掂量掂量,毕竟财务健康的公司,主力才更愿意长期持有。

说到底,超大单、大单这些数据,就像战场上的“烟雾弹”,单独看容易被骗,得结合“敌情”(消息面)、“粮草”(基本面)才能判断真假。普通投资者精力有限,学会用工具整合信息,比自己埋头钻研效率高多了。你们要是觉得盯盘累、分析消息烦,真可以试试舆情宝,免费额度先用着,觉得有用再考虑会员,反正投入不高,能帮自己少踩坑,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最后啰嗦一句,炒股没有“一招鲜”,单子分析只是其中一环,多维度验证才是王道。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帮你们少走点弯路吧。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