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为什么A股缺口必补 背后的四大逻辑解析

明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明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刚入市那几年,我总听老股民说“A股缺口必补”,当时心里犯嘀咕:K线上那个跳空的缺口,真就一定会被填上吗?后来自己一张张翻大盘K线图,从2010年到2020年,把上证指数所有跳空缺口都标出来,数了数一共213个,最后没补的只有9个。而且这9个里有7个是2015年大牛市初期的突破性缺口,剩下2个是2022年极端行情下的恐慌缺口。那时候才慢慢明白,这句话不是老股民的玄学,背后藏着A股特有的市场逻辑。

为什么A股缺口必补 背后的四大逻辑解析

先得说清楚,什么是“缺口”?就是股价在快速波动中,当天开盘价高于前一天最高价(或者低于前一天最低价),导致K线图上出现一段没有成交的空白区域。比如前一天收盘价10元,第二天直接开在10.5元,中间10-10.5元这段没交易,就是向上的跳空缺口;反过来就是向下的跳空缺口。

为啥这些缺口大多会被补上?我琢磨着有四个核心原因。

第一个是市场心理。A股散户多,情绪容易走极端。缺口往往是情绪爆发的产物——突发利好出来,大家怕踏空,直接抢着买,股价高开形成缺口;利空来了,又怕被套,扎堆卖,股价低开留缺口。但情绪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等冷静下来,之前追高的发现“好像没那么好”,开始卖;割肉的发现“好像没那么糟”,又开始买。一来一回,股价自然就会回到缺口位置,把那段“真空地带”补上。我见过不少次,早盘受利好刺激高开3个点,结果中午就被恐慌盘砸绿,当天就把缺口补了,就是情绪退潮太快。

第二个是技术面的“自我实现”。技术派交易者特别认缺口。很多人会把缺口当成“支撑位”或“压力位”。比如向下缺口下方,会有人觉得“这里有支撑,跌不动了”;向上缺口上方,又会有人觉得“压力大,涨不动”。当股价靠近缺口时,这些技术派的买卖盘就会集中出现——该买的买,该卖的卖,硬生生把缺口给补上。就像小时候玩跳房子,跳过的格子总忍不住回头踩一脚,A股的技术面交易习惯,让缺口成了“必须踩的格子”。

第三个是资金博弈。缺口形成时,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突然放大——要么是大量资金涌入,要么是大量资金出逃。但这些资金里,不少是短期投机资金,赚了就跑。比如高开缺口,可能是游资借利好拉一把,第二天一看没人接盘,直接砸盘出货,股价回落补缺口;低开缺口,可能是恐慌盘不计成本割肉,等情绪稳定,抄底资金觉得“跌到位了”,又进来捡筹码,股价回升补缺口。说白了,短期资金的快进快出,让缺口很难“独善其身”。

第四个是历史规律的“惯性”。刚才说过,我翻了十年走势图,213个缺口补了204个,概率超过95%。这种高概率会形成市场共识——大家都觉得“会补”,就会提前行动。比如看到向上缺口,有人会想“反正要补,先卖了等回调再买”;看到向下缺口,有人会想“反正要补,先买了等反弹再卖”。这种共识驱动的交易,反过来又强化了“缺口必补”的规律。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所有缺口都一个样。有时候明明看着要补,结果就是不补;有时候以为不会补,反而很快就补了。这时候最头疼的是,不知道缺口形成的真实原因——是突发利好推动的,还是单纯技术面反弹?是主力故意做图形,还是真的有资金在抢筹?

我现在遇到这种情况,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对应的舆情报告。它里面专门有“股价异动原因”和“技术面分析”板块,能帮我理清楚缺口出现时,到底是哪些消息在影响市场——比如是不是有行业政策出台,或者公司突发公告,甚至是国际局势变化。之前有次大盘跳空低开,我看舆情报告里写“主要受外围市场暴跌情绪传导,叠加国内某行业政策落地预期”,后面又分析了技术面的支撑位,判断这个缺口属于“情绪性缺口”,短期大概率会补。后来没过一周,果然就补了。对我这种看重消息面和技术面结合的人来说,这个功能挺实用的。

其实“缺口必补”不是铁律,但搞懂背后的逻辑和形成原因,就能提高判断的准确率。如果大家也想在缺口出现时快速理清消息面和技术面的关系,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可以看,里面的分析挺实在的。当然,它还有其他功能,但对我来说,能把股价异动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就已经帮了大忙了。

说到底,A股的缺口更像是市场情绪和资金博弈的“痕迹”,这些痕迹最终会被后续的交易行为慢慢“抹平”。与其纠结“会不会补”,不如多花时间研究缺口形成的原因——毕竟,搞懂“为什么”,比记住“是什么”更重要。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