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股票分析的时候,我对筹码集中度这个指标完全摸不着头脑。看着软件上90%和70%这两个数字,总以为数字越小就越好,结果好几次因为盲目跟风吃了亏。后来花了大半年时间研究,结合这几年的实操经验,才慢慢搞明白这两个指标到底代表什么,以及怎么用它们辅助判断市场走向。
先说说筹码集中度到底是什么。简单讲,它反映的是某只股票的流通筹码集中在多少比例的股东手里。90%筹码集中度指的是,这只股票90%的流通筹码集中在某个价格区间内,这个区间的宽度就是筹码集中的范围;70%则是70%的流通筹码集中的区间。通常来说,这两个数值越小,说明筹码越集中,反之则越分散。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有只股票,90%筹码集中度突然从15降到了8,当时我以为主力要拉升,赶紧跟进。结果没过几天股价反而跌了10多个点。后来复盘才发现,当时只看了筹码集中,没注意到股价已经处于高位,而且公司刚发了个业绩预警的公告。那会儿要是能及时看到这些消息,肯定不会这么冲动。
那90%和70%具体有什么区别呢?一般情况下,90%筹码集中度更能反映大资金的动向。如果这个数值持续缩小,说明有资金在悄悄收集筹码,可能是主力在建仓。但这时候得结合股价位置,要是低位筹码集中,后续上涨的可能性大;要是高位突然集中,反而可能是主力在出货。70%筹码集中度则更贴近散户的持仓情况,数值大的时候,说明散户持股比较分散,多空分歧大,股价可能会震荡;数值小的话,说明一部分活跃筹码已经集中,这时候要留意是否有短期资金在炒作。
不过光看这两个数字远远不够。我以前就犯过只盯着筹码集中度的毛病,忽略了市场情绪和消息面的影响。比如有一次,某只股票的70%筹码集中度连续两周下降,技术面上看着像是要突破,但我没注意到当时整个行业出了个利空政策,结果刚买入就被套住。后来我才明白,筹码集中只是表象,背后的原因才更关键——是业绩增长带来的机构增持,还是游资短期炒作的结果?这些都需要结合其他信息来判断。
现在我分析筹码集中度的时候,会搭配着看资金流向和舆情动态。说实话,以前要手动翻各种新闻、公告和研报,对比不同数据,经常忙到半夜还理不清头绪。后来朋友推荐我用希财舆情宝,试了一段时间发现确实省了不少事。它的AI舆情报告里,每天都会更新股价异动原因和技术面分析,能直接看到筹码集中背后的消息驱动——比如是不是有机构研报上调了评级,或者公司发布了超预期的业绩预告。而且紧急消息还会通过希财网公众号推送提醒,不用再担心错过关键信息。
另外,我发现筹码集中度和财务健康度也有关系。如果一家公司财务状况不好,就算筹码突然集中,也可能是主力在拉高出货。这时候可以看看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它有个财务AI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我现在分析股票时,会先看这个评分,再结合筹码集中度,判断资金介入的逻辑是否扎实。毕竟如果公司本身有问题,再集中的筹码也撑不住股价。
对了,很多新手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觉得筹码越集中就一定能涨。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时候,就算某只股票90%筹码集中度很低,也可能因为缺乏资金推动而横盘很久。这时候可以用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看看当前的市场风口在哪里,有没有政策或者行业事件能带动资金流入这个板块。如果风口不在,就算筹码集中,也得耐心等待时机。
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打开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看看自选股的筹码集中度变化和舆情评分,这些基础功能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足够日常分析用。要是想深入研究,开通会员也不贵,相比之前踩坑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如果你也经常被筹码集中度搞得头疼,不妨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免费体验一下,说不定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