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炒股那几年,总觉得持仓比例是道数学题,好像找到一个固定数字就能稳赚不赔。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同样的50%仓位,在不同市场环境里效果天差地别。现在做了十年股票顾问,每天都有新手问我获利持仓比例多少合适,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几个判断维度,是我踩过无数坑才总结出来的。
先说市场趋势吧,这是决定整体仓位的基础。2023年有段时间市场震荡,我手里拿了七八个票,每个仓位都不高,结果大盘稍微反弹,收益被摊得很薄。后来反思才明白,震荡市资金太分散,反而抓不住主线。去年有波政策驱动的行情,我集中仓位在两个方向,虽然数量少,但每个票的仓位提到了40%左右,反而吃到了主升浪。现在判断市场趋势,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刷新闻刷到凌晨,每天开盘前花十分钟看希财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就够了。它会把昨晚的国际新闻、政策变动都拆解清楚,比如某个行业政策出来,直接告诉你利好哪些板块,逻辑是什么,受影响的个股类型有哪些。这样我就能快速判断当天市场是偏强还是偏弱,决定整体持仓是往上加还是往下减。
个股本身的状态也很关键。同样是30%的仓位,买在高位和低位,心态完全不同。我以前吃过亏,看到某只股票涨得好就追进去,结果仓位没控制住,回调时只能硬扛。现在选股票,我会先看它的舆情和财务情况。打开希财舆情宝,输入股票名称,首先看舆情评分,评分高说明近期消息面整体偏利好,没有潜在雷区。然后切换到AI财报,核心财务指标旁边有个财务AI评分,这个评分是我现在选股的硬指标,评分高的公司,至少财务健康度没问题,不会突然爆雷。再看看AI估值,判断当前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多少。这些数据以前要自己算半天,现在工具直接生成,每天还有免费查看额度,不用花钱也能把基础情况摸清楚。知道这些后,再决定给这只股票分配多少仓位,心里就踏实多了。
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能忽略。我见过有人用50%仓位觉得很轻松,也有人20%仓位就睡不好觉。这和资金性质、投资经验都有关系。如果是短期要用的钱,哪怕市场再好,我也不会超过20%仓位。如果是长期闲钱,在确定个股财务健康、舆情稳定的情况下,仓位可以适当提高。不过就算是长期资金,单只股票仓位我也不会超过40%,毕竟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以前判断风险全靠感觉,现在会结合舆情宝的研报评级,看看机构对这只股票的看法,目标价多少,业绩是否符合预期。机构报告里的观点汇总得很清楚,不用自己去翻几十份研报,节省不少时间。
其实持仓比例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我现在的习惯是,每周日晚上用舆情宝的榜单选股功能,把舆情评分高、财务评分高、研报评级好的股票筛出来,列个观察名单。周一到周五根据风口解读调整整体仓位,再根据个股的舆情和财务变化调整具体持仓。这样既能抓住市场机会,又不会因为仓位问题焦虑。
想试试这种方法的朋友,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查看舆情评分、财务评分和研报评级,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推送的市场动态里会有舆情宝的功能介绍,跟着学几天就能上手。持仓比例这件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用对工具,很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