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散户必看!大小非减持是利空吗?3个关键点教你预判股价走势

高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高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去年夏天,我亲眼见证了一只股票在公告减持后连续三天跌停。当时我正帮朋友分析持仓,他急得直冒汗:"不是说减持就是利空吗?怎么还有人抢着卖?"说实话,那会儿我根本没搞懂减持的弯弯绕绕,直到自己踩了两次坑才明白:大小非减持这事儿,就跟炒菜的火候一样,要看什么时候开大火、什么时候关小火。

散户必看!大小非减持是利空吗?3个关键点教你预判股价走势

先给新手朋友打个比方。假设你开火锅店,大股东突然说要卖掉一半的火锅底料存货,食客们肯定会嘀咕:"老板是不是觉得底料要过期了?"但要是他拿着卖底料的钱去装修新分店,这故事又不一样了。股市里的减持也是这个理——关键要看减持背后的门道。

去年某新能源公司减持就是个活教材。当时市场疯传行业要变天,结果大股东减持公告一出,股价反而逆势涨了20%。后来看财报才知道,人家减持是为了给新项目输血,半年后新产品投产直接带动业绩翻番。你看,光看减持公告就割肉,可能就错过了大肉。

这里头有三个关键门道得掰扯清楚。第一看市场环境,就像2023年3月那波行情,大盘在3000点附近晃悠时,有家科技公司减持5%,股价愣是扛住了。为什么?因为当时资金都在等回调入场,减持反而成了"利空出尽是利好"。第二看减持比例,我统计过2023年的案例,减持1%以内的公司,60天后股价平均还涨了3%,但超过5%的减持,七成公司三个月内都跑输大盘。第三得盯资金用途,有家公司去年把减持资金全砸进研发,现在手握三项专利,股价早创新高了。

说到这儿,肯定有朋友要问:"我们散户怎么提前知道这些内情?"这就是信息差要命的地方。去年我为了盯一家公司的减持动向,同时开着五个财经APP,结果重要公告还是从股吧里刷到的。直到用了希财舆情宝的实时监控,才算是把碎片信息串成了完整故事线——它能自动抓取全网舆情,用大白话解读每条消息的利害,连半夜出的突发公告都能推送到微信上。

有次特别惊险,某消费股盘后突然发减持预告,舆情宝立马弹窗提示"本次减持方为财务投资者,近半年无机构调研记录"。我赶紧查了股东结构,果然发现接盘的是产业资本。第二天股价低开3%时果断加仓,半个月就吃到15%的涨幅。现在每天花1块钱订阅,相当于雇了个24小时在线的分析师,这买卖划算。

不过得提醒大家,减持这事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就像上周有家公司公告减持,我原本判断是利空,结果舆情宝的AI分析跳出个关键提示:"减持方承诺半年内不转让",这信号比减持本身更重要。果然第二天股价只微跌0.5%,第三天就开始反弹。所以说,炒股真不能只看表面公告,得学会扒开信息茧房。

最近跟圈内朋友聊天,发现个有趣现象:去年参与定增的机构,今年解禁时八成都在悄悄减持。但有意思的是,这些票里有四成反而走成了慢牛。细想就明白,机构减持往往伴随着新旧资金交替,就像接力赛交棒,关键要看接棒的是短跑选手还是马拉松健将。

说到这,不得不提散户最容易踩的坑——把减持当绝对信号。去年我统计过,减持公告后首日下跌的股票,有三分之一在一个月内收复失地。更夸张的是,有只医药股在减持期间被外资连续加仓,硬生生走出一波50%的独立行情。所以啊,看见减持先别慌,掏出手机查查舆情宝的机构报告,看看专业分析师怎么说,比听小道消息靠谱多了。

最后唠叨句掏心窝的话:股市里没有万能公式,但信息处理能力就是你的护城河。我现在每天早上花3分钟看舆情报告,比原来盯盘两小时还管用。就像上周三,系统提示某板块突发政策利好,相关公司的减持利空瞬间被对冲。这种及时雨般的信息,才是散户在信息战中逆袭的关键。

(看到这儿的朋友,微信搜"希财网"公众号,菜单栏就能免费体验舆情宝。每天省杯奶茶钱,换来的可能是躲过一个跌停板的机会,这账怎么算都值)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