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老股民揭秘:盘口冲击波的2种波形识别术,看懂这个少交十年学费

小伍顾问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小伍顾问 股票顾问
咨询TA

我第一次盯着盘口数字跳动时,整个人都是懵的——左边挂着密密麻麻的买单,右边是层层叠叠的卖单,中间的分时线像心电图一样上蹿下跳。直到某天,我发现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成交单里,藏着主力资金的「摩斯密码」。今天咱们不聊玄乎的K线组合,就说说我这些年盯盘总结出的实战经验:如何从盘口波形里,一眼看穿主力是真冲锋还是假把式。

老股民揭秘:盘口冲击波的2种波形识别术,看懂这个少交十年学费

冲击波的秘密藏在「台阶」里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股价突然直线拉升,成交量放大,但还没等你兴奋起来,价格又像被什么东西拽着往下掉。这时候要是追进去,十有八九会被套在山腰。其实这里有个反常识的观察点——很多人盯着成交量看,但真正泄露天机的是挂单的「台阶结构」。

先说第一种典型波形:锯齿状冲击波。这种走势像极了心电图里的室颤,分时线每次拉升都伴随着卖单的突然消失。比如股价从10元启动时,卖一挂着500手,但主力用50手买单就能瞬间打穿卖一到卖五的挂单,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本密密麻麻的卖单像是被吸尘器吸走了,等价格冲到10.2元时,下方买盘又突然堆出上千手托单。这种「进三退二」的走势,往往是主力在测试市场抛压。我去年就碰到过这么一次,当时差点被震下车,好在注意到每次回调时买盘厚度都在增加,这才拿住了筹码。

第二种更凶险的是脉冲式冲击波。这种波形像坐过山车,主力会在1分钟内用连续大单把价格打高3%,然后放任股价自由落体。最关键的细节在Level2数据里:真正的冲锋,买盘挂单会呈现金字塔结构(买一100手、买二200手、买三300手),而假突破时,买盘往往只有薄薄的一两层。有个数据挺有意思——某交易日创业板某股出现7次脉冲波,最后只有2次是真突破,另外5次都成了诱多陷阱。

别被分时图骗了,主力在这里露马脚

话说回来,光看波形还不够。我有次差点栽跟头,就是因为没注意一个细节:撤单速度。真金白银做行情的主力,挂单就像砌墙,撤单速度比散户慢半拍;而那些玩「闪撤」的假单,撤单速度能快到让你怀疑人生。有经验的老股民都知道,当买盘挂单突然从500手变成50手,然后又秒变回300手,这戏法背后八成有猫腻。

这里教大家个绝招:打开分时成交明细,按住键盘的「→」键逐笔翻看。真冲击波的关键帧里,必定会出现连续三位数买单,而且这些买单不会集中在某个价位,而是像阅兵方阵一样均匀分布在多个档位。反过来,要是看到某个价位突然出现四位数买单,但其他档位空空如也,这多半是钓鱼单。

当信息过载成为新常态

说实话,现在做股票比十年前难多了。以前只需要盯着F10和龙虎榜,现在得实时监控几十个信息源:突发政策、行业动态、机构调研、股吧舆情……有次我正盯着分时图,突然弹窗说公司董事长被监管约谈,等切出去查完新闻回来,股价已经跌了5%。这种信息差带来的焦虑,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这里得插句真心话:要不是后来用上了希财舆情宝的实时监控功能,我可能早就被市场淘汰了。这工具最实用的地方,是能用AI把全网消息自动归类成「利好」「利空」,还会用大白话告诉你某条政策对持仓股的影响。比如说前阵子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调整,舆情宝不仅第一时间推送消息,还把各家券商的解读做了对比,省得我到处找研报。)

给新手的三个忠告

1. 别在冲击波形成时追涨,等波形回踩确认再动手。主力洗盘通常会有二次测试,这时候的买点更安全。

2. 学会看委托单的「厚度比」。当买盘总挂单量是卖盘的1.5倍以上,且分布均匀,这行情才值得跟。

3. 永远给自己留个「逃生通道」。我习惯在冲击波启动价位下方2%设置止损,这样既能捕捉趋势,又不怕被突然反杀。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刚入市时前辈说的话:「股市里最贵的学费,是以为自己能看懂所有波动。」现在的我依然每天保持2小时复盘,但有了智能工具的辅助,至少不用再被海量信息搞得焦头烂额。对了,最近发现希财网公众号会推送重大消息提醒,这对盯盘族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你们不妨也关注试试。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