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龙虎榜上出现“藏獒”席位时,我也懵了——这名字听着吓人,难道要赶紧跑路?后来才明白,“藏獒”其实是散户集中营的代称,尤其是拉萨某几家营业部的席位,因为散户扎堆、操作凶猛得名。但真看到他们上榜,到底该慌还是该留?今天聊聊我的实战观察。
藏獒在买还是卖?方向比席位更重要
有人一看到藏獒席位就喊“快跑”,其实太绝对。去年有个案例,某热门股龙虎榜买方前五全是藏獒,结果第二天低开5%,但盘中硬是被散户合力拉出涨停。关键要看他们出现在买方还是卖方。如果是买方,说明散户在集中买入,这时候股价容易大起大落;如果是卖方,可能是散户获利了结,反而释放抛压。
但千万别只看单一信号!比如去年某次,藏獒席位出现在买方,但机构却在悄悄撤退——结果三天后股价直接腰斩。这时候如果只看席位不看资金流向,铁定被埋。
三个细节决定生死
1. 看前五席位比例:如果藏獒占了三席以上,尤其是买方,短期风险飙升。这类票往往第二天高开低走,我吃过好几次跟风的亏。
2. 盯机构动向:如果买方有机构或知名游资,和藏獒席位形成对冲,反而可能是机会。就像去年某次,藏獒和某顶级游资同时买入,游资锁仓三天,股价直接翻倍。
3. 看市场情绪:行情好的时候,藏獒可能助推妖股;行情差时,他们一跑就容易踩踏。去年8月大跌时,某票前五席位全是藏獒卖出,结果连续三天跌停。
说实话,以前我也熬夜翻公告、盯盘口,直到用了希财舆情宝才发现——原来龙虎榜分析还能这么简单。它每天自动推送机构买卖动向,连“藏獒席位占比”这种细节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最近发现个实用功能:如果某票突然出现大量利好但藏獒在撤退,系统会标红预警,这对躲坑太重要了。
散户的逆袭可能
别以为藏獒来了就必死。今年初有只票,藏獒连续三天霸榜买方,结果机构反向加仓,硬是走出一波50%的行情。后来看舆情报告才知道,当时公司业绩超预期,散户误打误撞反而吃到了肉。所以关键不在藏獒本身,而在有没有硬逻辑支撑。
现在每天开盘前,我都会用舆情宝扫一眼自选股的机构评级变化。特别是它那个“舆情温度计”,把消息利好利空直接量化成红绿条,比手动翻新闻快多了。有时候主力借利空洗盘,系统还会提示“异常波动”,这对把握买卖点太关键。
说到底,龙虎榜就像天气预报——知道要下雨,但带不带伞还得看具体情况。与其盲目恐慌,不如用好工具看透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