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贷款

年利率跟年化利率有什么不同?关键区别解析

资深小苏经理            来源:希财网
资深小苏经理 贷款顾问
细心周到 贴心服务
咨询TA

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年利率”和“年化利率”到底是不是一回事。上周帮表妹看贷款合同,她指着条款里的“年化利率12%”问我:“这不就是年利率12%吗?”我当时就知道,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俩词儿看着像,实际差远了,搞不清真可能多花冤枉钱。

年利率跟年化利率有什么不同?关键区别解析

先说说年利率。这个词儿其实咱们接触得最多,比如去银行存定期,单子上写“年利率2.75%”,或者房贷合同里的“年利率4.9%”。它的核心是“实际发生”的,是已经确定的一年利率,适用于期限固定、利率稳定的产品。就像你找银行借10万块,合同里明明白白写明年利率5%,那这一年里,不管市场利率怎么变,你的利率就是5%,利息计算也简单:10万×5%=5000块,到期就按这个数算,不会有猫腻。之前帮一个做生意的大哥办经营贷,银行给的年利率4.35%,他借了50万,一年下来利息就是50万×4.35%=21750块,清清楚楚,提前还款违约金另算,但利率本身不会变。

那年化利率呢?这就得复杂点了。它更多是“换算”或者“预估”出来的。最常见的场景是短期产品,比如日息、月息的贷款,或者一些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举个例子,你在某网贷平台看到“日息万三”,平台会告诉你“年化利率10.95%”(0.03%×365),但这只是把日利率换算成了年的形式,让你好比较不同期限的产品。但实际还款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你借1万,按日计息,每天利息3块,要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一年365天总利息就是1095块,看着和年化利率10.95%一致;可要是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一部分本金,你实际占用的本金在减少,利息也会跟着少,总利息可能就800多块,比1095块低不少。

还有一种情况更得注意,就是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利率”。比如某货币基金显示“7日年化利率3.2%”,这是说过去7天的平均收益换算成的年收益,但未来一年能不能真的拿到3.2%,不一定。可能下周市场利率降了,收益就跟着跌,这种“预估”的年化利率,和实打实的年利率完全不是一回事。之前有个阿姨买理财,看到“年化8%”就心动了,结果到期收益才5%,一问才知道那是“预期年化”,不是保证的,气得她找银行理论,最后也只能认了——合同里写着呢,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

所以你看,关键区别就出来了:年利率是“已经确定”的一年利率,适用于期限固定、利率稳定的产品,比如银行的固定利率贷款、定期存款;年化利率要么是把短期利率“拉长”到一年(比如日息换成年化),要么是对未来收益的“预估”(比如理财的预期年化),适用于短期、浮动收益的产品。

平时咱们选贷款或理财时,怎么避免被绕晕?给你几个实在建议。第一,看合同里的“利率类型”。如果写“年利率”,直接用本金×利率算一年利息,准没错;如果是“年化利率”,先问清楚是日利率、月利率换算的,还是预期收益,再根据还款方式(等额本息、先息后本等)算实际利息——不会算就找客服要“总利息”,这个数最直观。第二,别光看利率数字,算总利息。比如某网贷年化利率12%,银行年利率10%,但网贷按日计息、随借随还,银行要收手续费,算下来可能网贷更划算,也可能银行更省,得具体算。第三,注意“隐藏成本”。有些产品利率低,但收“手续费”“服务费”,这些其实也算利息成本,得加到总费用里一起比。

前阵子有个客户,在网贷平台借了5万,年化利率显示9%,他以为一年利息4500块,结果还的时候发现总利息5200块,一问才知道平台收了“账户管理费”,每月100块,一年1200块,加上利息4000块,实际成本比年利率10%还高。所以啊,利率只是一方面,总费用才是王道。

说到底,不管是年利率还是年化利率,核心是搞清楚“这个利率怎么来的,实际要付多少利息”。别被“低年化”的宣传迷惑,也别觉得“年利率”就一定简单,多看合同条款,多算几笔账,才不会在利息上吃亏。最近帮朋友理清楚这些后,他选贷款时直接让客户经理算总利息,对比下来省了小两千——你看,搞懂区别,真能省钱。希望你们下次遇到这俩词儿,心里也能门儿清。

广告
?x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