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在后台留言,说手机短信箱快被贷款信息塞满了,有时早上醒来一看,三四条“低息贷款”“极速放款”的短信躺着,甚至还有陌生号码打电话来,开口就问“需要资金周转吗?”。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提问,我都能感受到大家的困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个人信息被卖了?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也给大家一些实实在在的建议。
第一个绕不开的原因:个人信息大概率“裸奔”了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你想想,这些发信息的平台怎么知道你手机号的?总不能凭空猜出来吧?十有八九是你的个人信息早就被泄露了。
我见过一个典型案例:去年有个用户在论坛发帖,说自己只是在某购物APP上填了手机号领优惠券,结果半个月后,各种贷款短信没断过。后来他去查,才发现那个优惠券活动页面底部,用超小字体写着“参与即视为同意信息用于合作机构推广”——等于他主动授权了信息共享。
信息泄露的渠道比你想的多:注册APP时勾选的“用户协议”(很多人从来不看)、线下填过的信用卡申请单、房产中介留的联系方式、甚至是路边扫码领小礼品时填的表单……这些信息一旦到了数据公司手里,就可能被打包卖给贷款平台。尤其现在一些小贷公司为了获客,会批量采购“有潜在借款需求”的用户数据,你的手机号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第二个原因:你可能“被动”成了“潜在客户”
不是所有贷款信息都来自信息泄露,有些是你自己“触发”的。比如你之前在某个贷款平台填过申请资料,哪怕最后没借钱,平台也会把你标记为“有借款意向”。这些平台往往有很多合作方,你的信息可能会被共享给其他机构,于是后续就会收到一连串的“跟进”短信。
还有一种更隐蔽情况:手机号是“二次放号”。比如你现在用的手机号,前任机主可能申请过贷款,或者在多个平台留过信息。运营商回收号码后重新放出,但之前的贷款平台数据库里没及时更新,自然还会往这个号码发信息。之前有个用户就遇到过,新办的手机号天天收到催款短信,后来联系运营商才搞清楚,是前任机主欠了网贷没还。
第三个原因:别忽视“机器群发”的可能性
现在贷款平台获客成本高,很多公司会用“广撒网”的方式群发信息。他们不需要知道你是谁,只要通过短信平台批量发送,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人回复,也算“有效获客”。这种情况下,你收到的信息可能内容都差不多,比如“额度30万,日息0.02%,点击领取”,甚至链接都是同一个模板改的。
还有些是手机厂商或运营商的“合作推广”。比如你手机里的“服务信息”栏,有时会收到带着“推广”标识的贷款广告,这其实是平台花钱买的推送位,和你的个人信息关联不大,就是随机覆盖用户。
收到这些信息,先别急着删,注意这3个风险
频繁收到贷款信息本身不危险,但处理不当可能踩坑。
第一个风险是“钓鱼链接”。有些短信里的链接看起来像正规平台,点进去后会让你填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实际上是诈骗分子仿冒的页面,一旦填写,卡里的钱可能被转走。之前就有用户反馈,点了某“XX金融”的短信链接,填完信息后半小时,银行卡就被盗刷了5000元。
第二个风险是“被套路贷盯上”。有些信息里写着“无抵押、秒到账”,实际利息高得离谱,比如日息0.05%看着低,换算成年化利率就是18.25%,如果加上手续费、服务费,可能超过36%的法律红线。我接触过一个案例,用户借了1万元,最后利滚利要还3万多,就是从这种“低息”短信开始的。
第三个风险是“信息进一步泄露”。如果你回复“不需要”或“退订”,有些平台会把你的手机号标记为“活跃用户”,反而会收到更多信息。更有甚者,会让你加微信或QQ“办理退订”,实际上是诱导你提供更多个人信息。
4个实操步骤,帮你减少这类信息骚扰
说了这么多,该怎么解决呢?分享几个亲测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先核实信息来源
如果短信里有具体平台名称,比如“XX银行信用贷”,先去官网或官方APP查客服电话,打过去问是否发送过信息。如果对方说没有,那大概率是伪冒信息,直接拉黑号码。
第二步:学会“技术性”拦截
手机设置里打开“陌生号码短信过滤”,安卓和苹果都有这个功能,能拦截大部分非通讯录短信。另外,在手机管家(或安全中心)里开通“高频骚扰电话拦截”,把“贷款推销”设为重点拦截类型。运营商也有免费服务,比如移动发送“KTFSR”到10086开通防骚扰,联通打10010让客服开通,电信可以关注“天翼防骚扰”公众号设置。
第三步:别随便“授权”和“留信息”
现在注册APP时,很多会要“读取短信”“获取通讯录”权限,这些能不给就不给。线下填表时,比如办会员卡、领赠品,涉及身份证号、手机号的,问清楚信息用途,别为了小优惠留真实信息。
第四步:信息泄露了怎么办?
如果确定是信息泄露(比如收到多个不同平台的精准信息),可以登录“国家网信办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平台”(12377.cn)提交投诉,也可以打12321举报垃圾短信,提供短信截图和发送号码,监管部门会介入核查。
最后想说,频繁收到贷款信息虽然烦,但只要别乱点链接、别轻易填信息,基本不会有大问题。如果遇到冒充公检法、说你“涉嫌贷款诈骗”的电话或短信,直接挂掉,那100%是诈骗。保护好个人信息,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