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他的笔记他的评论他的文章他的问答他的视频
他的笔记
银行揽储市场变化与策略调整
1. 近期银行揽储市场逐渐淡出喧嚣,中长期限大额存单“断货”成为常态,特色存款额度也不定期开放。
2. 大额存单产品紧俏,利率较高的产品在开放认购瞬间被抢购一空,原因包括储户需求旺盛和银行自身揽储安排。
3. 商业银行经历多轮降息,地方中小银行补降行为持续,银行需转变思路,实现收益结构多元化。
4. 银行面临控成本压力,高息揽储行为变得谨慎,年中揽储陷入“两难”。
5. 银行应挖掘客户需求,优化服务和产品结构,适应金融市场环境变化。
6. 多家银行中长期限大额存单“断档”成常态,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
7. 特色存款产品额度紧俏,银行调整营销策略,限额购买。
8. 银行控制成本,优化负债结构,导致储户投资选择有限,获取高收益难度增加。
9. 利率持续走低,储户预期未来利率下滑,倾向于锁定中长期存款利率。
10. 2023年至今,商业银行经历多轮降息,息差面临下行压力,存款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
11. 中小银行揽储压力更大,需降低综合揽储成本,调整揽储策略。
12. 银行需探索多元化和创新性策略,优化服务和产品结构,适应金融市场环境。
阅读全文
2024-07-03
"贷款App合规性排查与借款人责任"
1. 不合规贷款App下架不影响借款人还款责任,借款人需按合同履行还款义务。
2. 应用商店收到指令,对小贷产品全面排查,不符合审核资质的贷款App将下架。
3. 排查主要针对年化利率在24%到36%以上的小贷机构。
4. 部分贷款App违规导流至无资质第三方,违反金融管理规定,侵犯消费者权益。
5. 消费者可通过工商登记、金融业务资质、贷款利率和费用透明度等判断借贷产品合规性。

6. 贷超(贷款超市)业务模式依赖撮合贷款申请与金融机构,需严格审查合作方合规性。
7. 应用商店已接到排查指令,涉及产品操作流程、合规资质审核等。
8. 监管部门开展App备案工作,2024年4-6月为监督检查阶段,7月起常态化。
9. 金融企业需调整风控策略,加强信息透明,保护消费者。
10. 清理措施可能加速行业洗牌,淘汰不合规机构,促进健康发展。

11. 借款人应根据合同履行债务,违法合同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12. 违规贷款App年利率超法定上限部分不受保护,但合理本息需偿还。
13. 借款人可协商新的还款途径,如银行转账、线下支付等。
14. 借款人应保持警惕,遵守法规,履行合同义务。
15. 消费者可通过工商登记、金融资质、利率费用透明度等判断借贷产品合规性。
阅读全文
2024-07-03
多家银行调整无卡取款业务以加强安全防范
近期,多家银行对无卡取款业务进行了调整,主要出于安全考虑。兴业银行宣布将从7月10日起停止手机银行中的ATM扫码取款业务,以防范他人冒用的风险。同时,其他银行如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等也对预约取款服务进行了调整,其中“安全”成为公告中的高频词。

兴业银行的ATM扫码取款业务允许用户在ATM机上选择“二维码取款”,并通过手机银行App进行操作,单笔/单日累计取款限额为5000元。但兴业银行并未完全取消无卡存取款业务,客户仍可通过ATM办理有卡取款、刷脸取款或前往银行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也在今年3月16日起停止了ATM扫码存取款业务,客户可以通过刷脸存款、刷脸取款或持卡通过ATM、柜面办理存取款业务。

部分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如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仅暂停了手机预约取款功能,扫码取款功能并未取消。交通银行自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中的预约取款服务,而农业银行则于5月9日起暂停掌银无卡取款业务,但保留了扫码取款等其他方式。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无卡取款方式虽然便利,但可能带来账户或信息安全风险,同时增加银行在系统更新维护方面的成本。因此,部分银行在安全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对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
阅读全文
2024-07-03
低利率时代下的中国家庭理财与资产配置挑战
1. 中国存款利率进入“零利率”时代,未来理财需求可能转向金融资产配置。
2. 2024年7月1日起,日本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年金利率为0.25%,这引起了国内投资者对低利率时代的担忧。
3. 由于房地产在中国家庭资产中占比过高,预计未来家庭资产配置将逐渐降低房地产比例。
4. 中国家庭理财面临资金障碍、专业能力障碍和暴雷阴影等挑战。
5. 专家建议投资者应主动转变思路,通过财富多元配置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

6. 从2015年10月起,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进入“1时代”,但人们对理财停滞的感知并不强烈。
7.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奇迹导致投资者认为超高投资回报是常态,但这种观念需要改变。
8. FIRE(财务自由)一代的生活现状显示,新一代FIRE的自由依赖于个体保持最小单位的物欲。
9. 房地产在中国家庭资产中占比过高,但近年来居民开始主动降低房地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比例。
10. 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创历史新高,但如何让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11. 理财产品规模在2024年5月大幅增加,显示出家庭理财的保守和谨慎态度。
12. 国内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偏弱,金融资产配置以现金与存款为主,缺乏资产配置能力。
13. 20年期和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受到市场青睐,反映出投资者对稳健投资资产的需求。
14. 朱振鑫认为,进入存款低利率时代后,中国家庭财富将依靠金融资产配置实现增长。
15. 投资者应主动转变思路,通过财富多元配置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但面临资金障碍、专业能力障碍和暴雷阴影等挑战。

16. 赵启欣建议关注海外美元资产、城投债为核心投资方向的债券型私募基金,以及A股港股市场的权益型基金。
17. 朱振鑫推荐固定收益类资产和股市,认为当前经济复苏阶段蕴含较高潜在收益。
18.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率超过6%的投资品种持谨慎态度。
19. 郭士英认为,国家加大超长期国债发行旨在带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回升。
20. 经济内生动力的持续复苏将推动投资积极性提高,形成正向激励循环。
阅读全文
2024-07-03
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盘点与分类表现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盘点如下:

1. 公募基金数量:从choice里导出的数据显示,剔除新成立和数据缺失的基金后,共有19893只公募基金,数量是A股的4倍。

2. 整体表现:在这19893只基金中,有11823只实现了正收益,占比59.43%,平均收益率为-1.56%,中位数为1.04%。

3. 基金分类表现:
- 股票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胜率最高,为35.81%,但平均收益率和中位数不如增强指数型。
- 混合型基金:偏债混合型表现最佳,胜率75%,平均收益率1.41%,中位数1.68%;偏股混合型表现较差,胜率29.60%,平均值-5.10%,中位数-5.54%。
- QDII基金:表现优于A股基金,被动指数型胜率74.43%,平均收益率6.18%,中位数6.79%;普通股票型胜率84.85%,平均收益率10.03%,中位数11.81%。
- 债券型基金:胜率几乎都在90%以上,平均数和中位数均为正收益,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表现相对较弱。
- 货币型基金:859只基金无亏损,平均收益率0.93%,中位数0.95%。

4. FOF基金表现:股票型FOF全军覆没,胜率为0,平均收益率-7.22%,中位数-6.47%;偏债混合型FOF与普通偏债混合型基金表现相近;偏股混合型FOF胜率略低,平均收益率和中位数略高。

5. A股含权基金表现:被动指数型基金中,含“红利”的71只基金中66只实现正收益,胜率92.96%,平均收益率8.83%,中位数9.91%。
阅读全文
2024-07-02
红利指数投资指南与风险提示

一、10大红利指数基本信息
1. 红利指数分为5类:基准红利、单市场红利、多因子红利、行业红利和主题红利。
2. 挑选红利指数的5个要点:考虑加权方式、策略宽度、权重限制、调样比例和调样频次。

二、各红利指数长期收益对比
1. 中证红利近10年年化收益率为12.56%,作为基准收益率。
2. 市场宽度:中证红利收益率高于上证红利和深证红利。
3. 样本数量:国企红利表现优于央企红利。
4. 多因子与基准:中证红利近10年略好于红利低波,略差于红利低波100。
5. 数据周期:东证红利低波和红利质量表现最好,但成立时间较短,需更长时间观察。
6. 指数风格:深证红利和红利质量在成长牛市表现最好,近期表现较差。

三、红利指数的选择
1. 普通投资者首选中证红利,作为A股红利市场的基准指数。
2. 偏好央国企的投资者可关注上证红利、央企红利、国企红利、300红利低波等。
3. 考虑红利低波类指数以减少强周期行业和高波动个股的影响。
4. 关注红利质量与深证红利,以适当关注成长性。
5. 2024年上半年表现较好的指数包括东证红利低波、红利低波、300红利低波等。

四、风险提示
1.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2.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3.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审慎决策。

阅读全文
2024-07-02
央行调控市场与国家队股市操作分析
一、央行借券卖债
- 央行宣布借券卖债,目的是在月末流动性压力解除后,对市场进行调控。
- 长债利率大幅上行,30年国债期货盘中最大跌幅1.23%,对高杠杆投资者造成影响。
- 央行通过借债券并在二级市场卖出的方式,实现融券做空,调控长端利率。
- 央行的操作旨在锁定财政发债利率,逼财政加快发债速度,提振内需。

二、国家队借钱买股
- 央行借券卖债的同时,国家队通过借钱购买股票,形成对冲基金的玩法。
- 沪深300指数与30年国债期货的分时图对比显示,两者走势有趣。
- 央行通过拉高沪深300指数,既能刺激内需,也能缓解汇率压力。

三、央行的武器升级
- 央行通过借券卖债的方式,对债市做多者发起狙击,且不提前公布操作计划。
- 央行的这一策略使得债市预期管理失效,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
- 央行通过调整收益率曲线,使期限利差走扩,影响市场。

最后,作者建议读者整理最近发生的事情的时间线,以发现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阅读全文
2024-07-02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以维护市场稳定

2024年7月1日中午,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将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以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健运行。公告发布后,长期国债价格迅速下跌,尤其是市场交易量最大的10年期国债。央行此举是为了打压过高的长期国债价格,降低市场风险。

国债借入是指央行从其他一级交易商那里借来国债,央行目前参与国债交易的方式主要有现券交易、质押式国债交易和购买特别国债。央行借入国债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在二级市场抛售,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银行间市场利率。

市场上对央行借入国债的方式有两种猜测:一是购买法,即央行以一定价格从大行手中买入国债,然后再在二级市场上抛售;二是融券法,类似于股票市场上的融券业务,央行从大行手中“借入”国债,在二级市场上抛售,并约定好一个期限,等流动性偏紧的时候央行再从二级市场上买回国债还给出借人。

央行此举可能会使短期市场流动性略有收缩,但长期来看,央行的目的之一是降低流动性波动,为地方化债创造良好的利率氛围。央行此前已多次警告利率底部持有超长期资产的风险,但效果不明显。此次公告发布后,长期国债价格的单边上扬走势告一段落,未来可能会进入高位震荡的走势。市场对利率走向不宜过度悲观,中期利率见底的概率较大。

阅读全文
2024-07-02
圣邦股份业绩拐点与研发投入增长分析
圣邦股份(股票代码:300661)在2023年面临业绩下滑,但2024年第一季度出现业绩拐点,收入同比增长42.03%,毛利率提升至52.49%。公司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尤其在工业领域高端产品取得突破。公司产品线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领域,拥有5200余款产品,2023年推出900余款新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圣邦股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快速增长,2023年研发费用达7.37亿元,占收入比例近30%。公司研发项目包括高精度模数/数模转换器、高性能运放及比较器等,多个项目已进入量产阶段。

分析师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显著增长,给予“买入”评级。但需注意行业复苏和新品研发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

报告还提供了圣邦股份的财务报表和盈利预测,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详细信息。分析师陈耀波和李美贤分别具有丰富的行业研究经验和专业背景。

最后,报告包含重要声明、免责声明和投资评级说明,强调分析师独立、客观地出具报告,并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阅读全文
2024-06-14
维维股份枝江酒业税务问题及股权转让影响分析
1. 维维股份(600300.SH)的原控股子公司枝江酒业因未按规定期限对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进行纳税申报,被国家税务总局枝江市税务局核定应补缴税款8500.29万元。

2. 维维股份于2020年将所持枝江酒业71%股权全部转让给江苏综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协议规定,如税收机关追溯征收税款,由维维股份负责补缴。

3. 维维股份表示,税收追溯征收事宜存在不确定性,若需补缴税款,将计入2024年当期损益,预计影响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约8500万元。

4. 维维股份应收枝江酒业欠款本金1.23亿元,若税收追溯征收款项实际发生,将直接在枝江酒业欠款中抵扣。

5. 维维股份成立于1994年,2000年上市,是一家国有企业控股的大型食品制造企业,旗下有维维豆奶粉、维维豆奶等知名产品。
阅读全文
2024-06-14
<
1
2
3
4
5
>
跳至
确定